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学点多元思维

(2008-05-13 14:39:01)
标签:

领导者

铁轨

共识

思维

愿景

文化

分类: 晴耕雨读
 

不妨学点多元思维
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小朋友在玩,那里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
  火车来了,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据说大多数人会选择救多一些人,换句话说,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要为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实际上,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问题,是两难选择!对领导者来说,选择就是决策,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如果用最常规的思维方法和决策模式,即使是最具决策力、判断力的领导者,恐怕也难做出令所有人都赞成的选择。因此,在选择时常常会举棋不定、欲言又止、瞻前顾后。最后,在所有可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的情况下,有一些领导者仍然无法作出决策,结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另一些领导者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依据“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理做出决定,结果常常是招致非议;而大多数领导者则顺从所谓的“公议”,按照故事中所介绍的最大多数人的判断作出决策,但在掌声之后也会面对质疑,对利益受损者也难以交待。
  尽管,对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评价和解释,甚至可以上升到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来加以辩论。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管理和领导艺术问题,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我无意于去评判(亦或否定)这些看法的合理性和争论的必要性。我的角度在于:决策难题是大多数领导者经常面对的困境——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是非标准等等,这些都会让您很难做出准确的评判(因为,领导工作中的大多数问题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和社会正义的高度来加以讨论,即使上升到了,是非曲折的评判仍然是困难的),所以,选择任何一方的意见,作出任何有倾向性的决策都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此时此刻领导者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怎样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跳出困境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又在哪里呢?
  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从领导者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去分析,从中找到最终的解决思路。其实,解决两难问题的障碍不在问题本身有多么困难(因为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真正的障碍来源于领导者自身。能不能战胜自己,才是领导者跳出决策困境的根本出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个能够在复杂问题中果断决策的领导者,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困难问题本身,而是自己的习惯和思维障碍。跳出这些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能够很好地把握以下两点:
  1、坚定地用“目标”去评判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许多领导经常放在嘴边的名言,但也成为他们轻意放弃既定目标的最符合哲学和领导科学原理的体面理由。事实上许多决策绝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牵动的是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对一个领导者而言,在具体问题的决策上不能简单地用是非标准、也不能简单地用是否符合“公议”来评判,只能用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包括领导者本人所一贯坚持的理念和目标去评判。现代管理学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愿景构建(vision)等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用目标(vision)去管理,听起来很悬、很高深。实质上,领导者做起来却很简单,即目标一旦宣传出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千万不要耳朵根子软,千万不要顶不住所谓“公议”和“是非”的压力,轻意地改变,其实质就是“一贯性”。许多领导一走马上任,目标提得很好,理念叫得很响,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忘记了自己的“口号”,陷入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陷阱中,把一个个改变都看作是偶然和必要的。但一个个“偶然”的相加破坏的是一贯性原则,也降低了领导者坚守目标的难度,是不负责任的“鸵鸟政策”的表现。你只有一贯坚持,才能把提出的“目标”变成真正的目标,才能被大家所接受,决策难题才会最终被解决。
  2、要坚信“有共识才有真正的目标”。用“目标”评判一切的前提是,在理念的确定和目标的选择上要坚持“争是非、讲公议”,要有耐心,要有等待的勇气和能力。一些组织的领导者,常常非常轻意地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对组织发展的愿景提出自己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多是正确的,有的还是超前的,体现了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比如,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愿景模式,在中国都有企业家在倡导,但是请看看他们的企业真正做到的有几家(这也是当前“执行力”培训如此盛行的缘由)。其实,先进的、正确的东西并一定都可以作为“目标”,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并且是正确的东西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目标。“共识”和“正确”,这两者缺一不可。但达成共识并不容易,许多领导往往在确信一个事物是正确的时候就去做了,而没有耐心等待共识,结果常常是一厢情愿、欲速则不达。因为,对事物正确性的评判也依赖于共识,你认为正确的,理论上正确的,专家们认为正确的,并不等于大家也这么认为。讲民主、有耐心,对领导者非常重要。领导者的能力,一方面表现在其战略前瞻性、远见卓识和对正确和错误的把握上,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说服他人、寻求共识、求同存异上。前者如果缺乏了,领导者还可以通过用人、借助于专家队伍来弥补,而后者是领导者创造力、领导力的根本来源,如果缺乏了,将阻碍您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制定目标的过程,要讲民主、要和风细雨,要重过程、轻结果;而把握目标的过程,则要讲魄力、要坚定不移,要重结果、轻过程。处理好这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最大的阻力来源于领导者自身,思维方式的切换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你能不能战胜自我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效能。不解决这个难题,你就会在面对每一个两难选择时徘徊不前,痛苦和非议接踵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