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首发于团中央主办的刊物<中国青年>杂志2001年第12期卷首语,乃是本人较早作品)
或许是天生性格内向的缘故罢,心里常泛起一种寂寞的感觉。
小时候就不爱说话,上到高中了,也没改变多少。
乡村男孩提媒的比 较早,邻居有人说:这孩子不爱说话,别是有点傻吧!
听后惴惴然,恐怕以后会因此娶不上媳妇。
大学毕业上班后,接触的人多了,遇见的事多了,脾气渐渐有所改变,但骨子里总有一种滋味萦绕心间。
喜欢细雨霏霏的天气,在田野小径上慢慢行走,与寂寞为伴;喜欢风
清月白的夜晚,看云卷云舒,月缺月圆,与寂寞相拥;喜欢站在一望无际的
田野中,想自己就是那一缕风,一苔草,一片叶.......
很渴望陶渊明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自忖没有陶公“心远”的洒脱,也就很难体会到那“悠然”的意境。
我是俗人,注定无法获得神心佛性,道风仙骨,但我渴望有一间小屋,
建筑在大自然的风景中。清晨,当我打开东方的窗户,蜂拥而入的是明媚
的阳光、绿野的和风。
在桃花和梨花开放的地方,蜂嘤蝶戏、乌翔虫鸣。傍 晚,当我打开西边的窗户,长河与落日一样辉煌,闲‘云野鹤,黄昏悄然欲 眠。
在静谧寂寞的夜里,隔窗倾听雨声潇潇,卧枕天籁声声,悠然去圆一宵
好梦。
.
不要害怕寂寞,拥有一个可以容纳寂寞的窗口是幸运的,拥有一份享
受寂寞的心情是美丽的。
就如一位忠实的信徒,在历经孤苦和磨难之后参 透人生玄机,而获得至真至纯的心境,物我两忘,宠辱不惊。
独守一份空旷和淡泊,寂寞就会潮一般涌来,进入灵魂深处,使寂寞者获得自由的思想,
变成一个自由的人,活得逍遥和潇洒。
无论是圣徒或俗人,每个人都有些藏在心底的秘密,不允许别人进入心灵的空间,却是我们灵魂的乐园,它
的别名叫寂寞。
朱自清说:“我喜欢热闹,也喜欢独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
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寂寞的另一种境界。
我们不断向自然索取,以缓解我们对物质和享受的贪婪欲求,我们放
弃田园牧歌,拥入城市,以使我们不再面对土地亘古的沉默和寂寞。
我们在黑夜里关闭窗户,用灯光驱除黑暗和恐惧,以求一宵好梦。我们不甘寂
寞,尘缘来了,云根未净,为功名利禄所累,为他人和自己所苦。
人类多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啊!
面对寂寞,便面对了真实的自己,而我们总是缺乏面对自己的勇气。
因此,战胜寂寞,就意味着超越自己,实现心灵与人格的自我矫正和完善,
就会获得心灵和自由的轻松。
.
我们会发现,那是生命的极致!
(责任编辑
姜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