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笔记:依杨学语趣事
标签:
无绪先生亲子父亲家庭杂谈育儿 |
分类: 无绪生活 |
父亲笔记:依杨学语趣事
转眼间,依杨已经一岁九个月了。大约是一岁左右开始,依杨开始进入了学语的阶段,依我的感觉,一岁左右至一岁半的时间,应该是属于幼儿无意识的学语阶段,既对大人的语言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除了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高频繁出现的词汇有稳定的印象外,对其他语言尚无有目的的记忆,因此,这一阶段,他掌握也就是少数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的词。一岁半之后,就明确发现他开始一些有目的的语言掌握,逐步掌握一些三个字甚至四个字的词汇或简单的句子。http://s10/middle/4837da54gdf0b5d9838c9&690
因为家里日常通用语言较多,如我与妻子日常沟通多与普通话和广东话交互使用,外公外婆及依杨经常接触的妻系亲属,常用语言是四川话,再加上我常常以简单的英语词汇及会话逗他玩。对于处于学语中的依杨来说,他当然是不加区分,错用、乱用、混用时有不鲜,自然是引出不少和笑话和趣事儿来。
Apple与哈婆的误解
大约在依杨一岁前后,我开始与他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互动,比如hello、byebye、mummy、dady、banana、apple什么的,通常还辅助一些实物,比如说apple,给他亮苹果吃苹果,结果,有极个别的词汇他还真的记忆深刻,比如说起apple,他要么闹着就要吃苹果,或者,四处找看图识字的小书,翻到有苹果图片处,一个劲地“apple、apple、apple….”,再或者,拉着大人的手,领我至阳台,指着有苹果图案的磁砖腰线,一边“apple、apple、apple….”,一边作“咹咹咹….”的欲啃状,让人忍俊不禁。
由于依杨尚处语言初学阶段,咬字发音尚不能十分准确,apple给他念成了“亚婆”,发音疑是四川话里的“哈婆”。四川话的“哈婆”,大约意指一个人傻乎乎、一条筋、神经兮兮。依杨每天都要到楼下外祖母那儿玩耍的,外祖母极爱逗他玩、给他东西吃,弄得他一见外祖母,就缠着给吃的。每天一见他,90岁的老人家远远的就喜笑颜开地迎上来。不想,那一阵子,依杨一见她,就:“哈婆、哈婆……”弄得老人家触不及防,佯装脸色一沉啧道:“你才哈婆……”依杨仍是不屈不挠地“哈婆、哈婆……”,整得外祖母有些兴致索然。每到我下班回家,她总是向我投诉:“你那娃儿啊,不乖了,一见我面,就老叫我‘哈婆’”,弄得我也不明就里,陪着笑。终于有一次周末,我带着依杨都她那儿,果然听着他一见外祖母就“亚婆亚婆”的,老人家当然地回应他“你才哈婆”,我才明白,依杨见着她是索吃的呢。一番解释,老人家才朗声大笑,乐呵呵颤微微给他找“哈婆”去了!
神马都是耙耙
四川话里有一组发音对依杨相当很以区分,是依杨每天都要多次用着的,而且事关我的角色和尊严,很是让我无奈和不爽。四川话里爸爸的发音是分别的爸的第三声和第一声,本文用爸爸来标识;吃的煎饼、饼干,两字均发音为爸的第一声,本文用粑粑来标识;而如厕呢,两字的发音均为爸的第二声,本文用耙耙来标识。说句实在话,刚接触四川话时,我对这三词也是劲了点劲才弄通的,依杨掌握不好,那是相当正常的。
但是,坏就坏在,他掌握不好,干脆就去繁就简,三词全用一个同样的发音,尤其郁闷的是,仨他全喊耙耙。如何郁闷,举三种经常发生的情景,就见分晓。http://s4/middle/4837da54g9812350f10e3&690
情景一:早晨用餐,不一会,才喂两口粥,他不停地叫着:“耙耙,耙耙……”,我们赶紧把他抱至洗手间,脱裤如厕给他把耙耙,不想他使劲的挣脱,嘴里不停地“不……耙耙,不……耙耙……!”,抽起裤子,我们呵斥道:“不耙耙是不?一会可得好好吃饭!”,刚将他落座,他又急着叫道:“耙耙,耙耙……”,再来一轮如厕而无果、呵斥。回来他再急叫“耙耙,耙耙……”。应该不是无理取闹了,我们好好观察一番,目光一落,才恍然明白,他是要吃外公煎的粑粑哩!
情景二:依杨较少在上午耙耙的。周末上午,陪着他在家里玩,大约十点上下的时候,他开始“耙耙,耙耙……”地叫了。我想,嗯,幼儿通常的规律是少吃多餐,十点了,小家伙该是饿了。于是回应他:“好,好,知道了,爸爸给你找粑粑。”于是,就翻箱倒柜给他找饼干,一时半会找不着,依杨随着我,从这屋到那屋,再从那屋到另一屋,声声愈急:“耙耙,耙耙……”,我答:“爸爸再给你找粑粑,你等会不行么?”,于是,再找。结果,依杨声音更急,拉着我的手往外走,两条小腿走起路来还一夹一夹的。我灵光一闪,这小家,他要耙耙!赶紧抱起他,三步并两步入洗手间,架起他的小身子,裤才脱的瞬间,臭气乍起。再看小家伙的脸,那舒服的劲儿!
情景三:下午下班回家,家门才开,依杨一阵小跑过来,把我堵在门口,仰着小脸热切地叫唤着:“耙耙,耙耙……”,我心里那叫一个http://s3/middle/4837da54g981239806ae2&690高兴,拍拍他的小脸:“嗯,儿子真乖!”他仍是仰着脸,对着我不停地“耙耙,耙耙……”。我还是高兴啊,抱起他亲一口:“这么想爸爸啊,爸爸也就上大半天的班嘛,想得这么紧要啊,呵呵…..”他仍就起劲地“耙耙,耙耙……”,我就接着乐。忽地,外婆斜地里冲过来,抱起他一边往洗手间赶,一边解释着:“这娃儿今天还没有耙耙呢,看是要来喽!”
好家伙,这个视爸爸、粑粑为耙耙小家伙!
依杨的羊羔体诗
每天,外公外婆都要带依杨到家后边的延绵数公里的长廊公园去玩耍。因那公园两边大约有不下二十个小区,所以,在那儿休闲的人挺多,又因是公共地带,非任何一个小区管理,公园的管理有时不是特别及时,常常有人在那儿溜狗拉屎。依杨一岁半之后,思维和语言开始有一点儿整体性,于是,我们下班回家,有时会给我们用他特有的语言方式,讲述一些事情。而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在公园看见耙耙,是讲得次数较多的,听得多了,也就记下来了,发现与直白的羊羔体诗有些类似。下边是依杨的诗作:
公园里的粑粑
依杨
妈妈
公园玩
狗狗
粑粑
唔…….
唔…….(作掩臭状)
粑粑(爸爸)
丢掉
丢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