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的儿子:唐诗象清泉流入他心窝
标签:
无绪先生父亲儿子亲子育儿 |
分类: 无绪生活 |
半岁的儿子:唐诗象清泉流入他心窝
每一天过着慢,回头却觉得时间过得挺快。可能,每个做父母的,对时间的感觉更是如此吧。就在这似慢实快的时间中,我的儿子——依杨小朋友,已经半岁了。
在小依杨百日时,我曾写博记录过他当时清澈明亮的眼神、灿烂无邪的笑容和天真可爱的呀语。转眼,又差不多百日过去。这三个月的时间,小依杨又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成长点滴。
唐诗象清泉流入他心窝
早在妻怀着小依杨的时候,我就在每晚临睡前,我就坚持诵读经典,讲童话故事。这种方式,我认为以其说是胎教,不如说是一种为人父母角色的建立。而且,这种方式竟然收到一个意外的效果,就是久而久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轻柔的诵读,轻声的讲述,对妻子孕期特别是孕晚期的忐忑情绪,得以很好的缓解,小依杨的躁动,好似也得以安抚。小依杨出世后,似乎对我的声音注意力稍强一些,不知是否得益于这一无根据的方式。
小依杨出世后,前两月有专职月嫂照顾,加上我早出晚归,清晨出门他未醒,傍晚进门他已睡,我的介入并不多。月嫂走后的一个月,我们都在手忙脚乱的适应中,也无暇顾及早教之类的事儿。直至三月后,我们开始熟悉且熟练于婴儿看护,小依杨的生活规律也开始更趋于明显,如睡眠时间略有缩短,特别是我每天出门前回家后,他是醒着的。这样一来,除了逗他玩耍,显然还是有一些空余的时间,而且,百日之后,小依杨的专注力有所增强,互动能力也初步显现,也有一点初始的理解意识。这让我再度想起增加诵读经典的方式与他沟通,那么,诵读些什么呢?较复杂的讲故事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须要简短、好听、有韵律的东西。思来想去,诗歌最合适,而且应该是五言绝句最佳。因为,五言绝句,对于一个婴儿来说,虽然肯定是达不到他听懂的效果,但它有一个好处,即它讲究诗词的格律,押韵,读起来很悦耳,能够吸引婴儿的注意力。于是,我从五言绝句开始,以周为周期,一周给他诵读一首。和他玩耍时诵、带他入睡时也读,而且一回要有数次的反复,并根据他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以不同的节奏、音调、风格来诵,甚至是演,往往是一首诗,要用上十几种诵读和表演方式,时而庄严、时而诙谐、时而玩笑、时而感慨、以不断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呢,在我的变幻中,也是时而专注、时而呀语、时而欢笑、时而手舞足蹈,当然,也时而不耐烦。每次带他入睡时,诵读唐诗是必选内容,这时,我会以低沉轻曼悠长的方式来诵读,在他在经典之音的环绕中入眠。就这么着,不求知会,但求感染,我坚持了一百天,也就这么着,床前明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边疆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象清泉流入小依杨的心窝。
用嘴来解决一切
并且,有时将拇指深深地往嘴里擩,甚至直至自己有呕欲,咳嗽不止。生怕他的小手有时不卫生,也生怕将手吃变形,我们为他买了牙胶、安抚奶嘴、软质玩具,让他啃个够。不过,他显然不满足于这些“食物”,手能及处、嘴能接触的,管你是芝麻绿豆般小的物件,还是桌椅床车般的庞然大物,他张口就来,经常弄得我们防不胜防。我也总是抱着他嗔斥:“你这个武装到牙床的小纸老虎!”
热情过度吓哭了一岁的小姐姐
百日之后的小依杨,活动能力也明显增强,沟通欲望也很强盛。总喜欢和人咿咿哦哦的,每天抱他到小区的花园,见到小孩子,他也总在怀里朝着小孩子的方向张望、挣扎,靠近了,就向别的小朋友咿咿哦哦的“交谈”,还常常向对象伸出小手抓呀、摸的。一次,遇到一个一岁较文静的小姐姐,他也是如此,结果,过度的热情,吓得小姐姐嚎啕大哭。
随时表演大翻身
开始有脾气了
小依杨一直爱笑,不管熟悉陌生,只要你望着他,稍加招呼一两句,他对谁都笑。而且,他的笑容,很有特色,认真地注视你两三秒,笑容突地灿然绽放,笑容很稳定、很可爱、很迷人,多会伴着“嘎嘎”的笑声。很多人见了,都啧啧道:“嗯,你儿子很会抓人咧!长大了,得迷死女孩家家了!”
这小家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