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春节的节日气氛于我最惬意处莫过于听着《布瑟列农》抒发自己的心境了。当浏览了《半半歌》便心生诸多感慨。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廓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土半烟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半张方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半的哲学,是明白知足与平衡,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保持宁静之心,淡泊之念,不在物质享受上奢侈,控制己之贪欲,将精力与才智投入有益的事物与生活中。
向往宁静安乐,谋求舒适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不是我的莫强求。人一旦有了贪念,则“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候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矣。
不能明辨是非与利害,不能忍一时的小利,不能满足已有的财富、权势与幸福时,必将“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故而,要知道如何得到幸福,更要知道如何珍惜得到的幸福。这得到与保有就是需要明白适可而止----凡事不能发挥到极致、尽头。一半则已。
李密庵早已将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恰到好处的趣味一展无余,说得明明白白,只要有心人拂去心中尘埃,释去心头枷锁,便可悟得其中的真谛。
聪明是一种财富,虽然财富可以让人过得舒适,但也能将一个人毁掉。真正聪明的人不会锋芒毕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即是。
对事业、家庭应有执着之心,对权势、财富只有知足之念,否则,快乐何来?人世间值得追求与留恋的事物太多,岂能一人独享,一人尽享?凡事太执着、太过分,只会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徒增烦恼,何苦呢?
一个人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如果象孩子一样这也要,那也要,则不会像小孩那样童稚可爱而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了,只会使人厌恶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会招引无妄之灾。因为物质享受是永无止境的,当期望得不到满足,贪欲膨胀时,将会铤而走险,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悲下场。
真正自由的生活,需放弃执着心,摒弃贪欲,看淡、看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泯除心计,跳出纷争的竞逐,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智慧,似行云流水,如晴空朗月,于是方能“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处睦睦观妙道”。当我们拥有了禅心,知足常乐,这纷繁喧哗令人迷乱的俗世方可为知足者的仙境。
禅者言:“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于是知足者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着脚?貌偕松共瘦,知忧喜无由上眉;
于是知足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去舒;
于是知足者闲观扑纸绳,笑痴人自生障碍;静睹竟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
于是知足者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
如此,你就是赛半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