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累死我了。这个周末总算一切都顺利的结束了。
1.
两地奔波。周六在母校参加高中校庆,混在人群里偷偷进去,又混在人群里出来。在那里看到了几位当年的老师,不过左顾右盼也没有看到一个认识的同学。原来十年的时间毕竟会改变很多事,这个在我走后搬迁的新校区几乎让我完全陌生了,彷佛魂魄归来却找不到故乡>_<。
在办公室里和蒋老师说了一会闲话,然而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还是被一些学弟学妹找到了@_@。于是,在校服上签了很多的名。还有的人脱掉外面的校服再签里面的衬衣,恨不能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当中全密密麻麻写满-_-大概觉得画符后将来可以用来辟邪?其中有个学弟,俊秀得让我抬头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气,心里登时想:靠怎么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就没有遇到这样的高货呢?老天太不公平了啊啊啊~~本来想顺口调侃他一下问小底迪在学校是不是有很多MM追你啊?后来一想,哦,不行,偶要保持光辉伟大的圣母玛丽亚形象,不可以随便开口调戏腼腆小正太,不然会给人家留下心理阴影滴~~克制,克制
。
那边,蒋老师被一群学生围着问你是不是很自豪教出了沧月?老师回了一句让我大跌眼镜的话:“不。我认为天才的学生不是老师所能教出来的,只有差生才是老师教坏了的。”
囧。好NB的回答吧?虽然我也并不是什么天才。
在语文办公室里看到了一叠考试卷子,里头有一道选择题倒是很有意思,内容大概是说:在人的一生里,只有7次大的机会,其分布时间大概从25岁开始,75岁结束,在那期间平均每隔7年会出现一次机会,那之前和那之后概率都小很多——当时想了一下,觉得似乎说的有点道理。但再一想,能活到75都概率小很多,那不是废话么?
。不过人生的路很长,但最关键的的确不过就是那么寥寥几步。人无法同时在两条路上行走,在交叉点上的选择,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所以,不惜唠叨一些,在此写给我的小校友们看:)
呃,虽然偶和你们是同校,但老师绝不会因为你们在课堂上偷看的闲书是偶写的而手下留情>_<。而且,也不要用偶来当作例子觉得上课不务正业也无所谓——虽然我当时活得的确有些跑题,但进入温中时的成绩是全校第二,出去时好歹还是第七,而对于相差一分就可以差好几名的联考而言,这个浮动幅度可以忽略。所以~~~可以说,偶在涂鸦的时候也并未耽误学业。
而至今为止,我还是觉得中学时应该乖乖读好书,考个好大学。至于那些爱好,其实大可等你的人生之路稳定清晰一些后再来发展——如果到了那时候你依然肯定那是值得你赌上一生去做的事的话。当然,自认为自己1000%绝对是某方面天才出名要趁早晚一天都是耽误的除外。
前路漫漫,好自珍重。
2.
当晚赶回杭州。坐的夜车,第一排第一个位置。感觉很奇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错觉。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会让人觉得像置身于黑暗的时间河流之中——车窗外道路两旁的万家灯火在不停掠过,可以想象每一个窗子里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人生。你路过,看到,了解,或者会把它们写下来,然而却不能驻足。你只能在黑暗的河流上独乘一舟,顺水而下,间或分散,间或聚首。到最后,还是终归大海。
很多年来,在夜里穿梭于不同的城市之间时,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恍惚错觉。
——是不是这就是如椴所说的“你在本质上比璎璎更虚无”呢?
周日是签售会,见到了很多读者。杭州读者比较文静温柔,热情内敛,和我想象的几乎一样:)经过提醒,也没有再用闪光灯直接对着我眼睛猛拍~~~后援会的会长恋恋和几个MM一直在帮忙,还有从上海赶过来的,真是非常感谢。
结束后一群人先去了附近的一茶一座小憩。结果,在点单的时候,服务生MM拿着笔记到一半,忽然一眼瞥见桌上的书,脱口惊呼起来:“天啊,风玫瑰终于出来了么?为什么我一直没见书店有得卖?你们是在哪里买到的?”——整桌人登时被雷得外焦里嫩,面面相觑。
喝茶完了后一起杀去K歌,一直K到现在刚回来,筋疲力尽
。
这次还见到了向羽纱MM,01年我在榕树下最早的几个读者之一。这个如今在杭州学编剧专业的MM居然是个超级麦霸,一个人刷屏唱满了半场——散后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在七年前遇见我,她的人生如今可能是另外一种模样,多年后想要在此表示感谢云云。
其实这让我很心虚。我从未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影响和改变别人的生命轨迹;更加没有把握,一定能引导别人上升而非误导了某人……so,还请大家不要把我看得太重:)说到底,我不过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偶尔有幸路过你们的生命而已。而人生的路,毕竟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走,去判断,去选择。
3.
嗯……松一口气,这本难产的新书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不会有什么签售活动了,在月底去武当山参加今古武侠笔会之前,重新清净下来的我决定开始继续填一会坑。
《忘川》真是命运多舛磕磕巴吧。它的构思经过其实和以往的大大不同。以前我都是留着结局不去构思,才有动力一路奔跑向连我自己也未知的终点,但这次我是先想好了结局,再反过来推算开头情节的。一开始想着要平起,慢热,蓄势——结果中途事情太多,分了心神,最后的结果就是写了十六万字后,还不等开始发力,在写到最关键最high最需要爆发力的地方之前,居然就觉得疲倦了-_-!。
从七月到九月,三个月一字未写,反而把原来的开头删改了许多,越改越意兴阑珊。看来还真不能这样写啊……一早就知道了结果,反而没有兴致去开始跋涉了。
不过,握拳!作为一个有着圈里“最靠谱的作者”称号的人,我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重新积蓄力量,早点把它有始有终的填完。免得半生英名一朝丧~
4.
最后,意识流地说一句:靠,钱蓉真是太NB了,“风玫瑰最后一段有寂静岭的味道”,这女人居然连这个都能看出来?!
~~不过我也给她出了一道难题:《风玫瑰》里面,有一段约三千字的部分,其实是江南直接代笔写入的,但我们两个风格相近,就算削笔其间也几乎浑然一体——Qustion:大家能看出是哪一段么?猜中有奖
好了,晚了,睡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