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各类照片 |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啊……】
3月正是杭州最美丽的时节.于是一反平日慵懒的态度,经常在下班后一个人到西湖边走走。
那一日从音乐喷泉一直走到了白堤另一头,绕了半个西湖,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夕阳映水,柳丝拂面,看着湖边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满空的风筝,忽然觉得心里很安静很快乐——起码花开的时候我看见了,总算不曾辜负大好的春光。
周末和同事去龙井村喝茶,坐在十八棵御茶前的春雨茶楼——我向来不喜饮茶,觉得味道又苦又涩,但今天居然觉得并不讨厌——于是一时兴起,在农家买了一些中档的狮峰明前龙井(高档的买不起啊啊啊),让茶农分装了几个盒子,准备馈赠远方的朋友。
发了一批短信出去,询问那些人的具体地址,说我买了正宗的狮峰明前龙井要寄给你。结果居然……居然没有一个人理睬我5555。
----------贴照片的分割线----------
那一日从音乐喷泉一直走到了白堤另一头,绕了半个西湖,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夕阳映水,柳丝拂面,看着湖边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满空的风筝,忽然觉得心里很安静很快乐——起码花开的时候我看见了,总算不曾辜负大好的春光。
周末和同事去龙井村喝茶,坐在十八棵御茶前的春雨茶楼——我向来不喜饮茶,觉得味道又苦又涩,但今天居然觉得并不讨厌——于是一时兴起,在农家买了一些中档的狮峰明前龙井(高档的买不起啊啊啊),让茶农分装了几个盒子,准备馈赠远方的朋友。
发了一批短信出去,询问那些人的具体地址,说我买了正宗的狮峰明前龙井要寄给你。结果居然……居然没有一个人理睬我5555。
----------贴照片的分割线----------
我在阳台上种的花……
紫色的是熏衣草,金色的是金雀舌(??)
其实我在不到50平的小公寓里,种了6盆花~
日暮时,从西湖边走过。烟波浩淼,垂柳如丝,心情宁静。
只有在短短的春季或者秋季,我才觉得生活在杭州的幸福——夏季和冬季实在是太难熬啦~~~~~
宝石流霞——美丽的保俶塔啊~~~
(我家在山那一边嘿嘿,阳台上能看到山背面)
狮峰龙井——茶园,采茶女
山上常年多雾,听说因此茶才与众不同。
这个小楼比较符合我想象中的阳春绣楼~杭州的茶农真是幸福啊~
有机会偶不如嫁个龙井茶农吧^m^
楼下炒新茶的大伯
桃树下的采茶女
浸在溪水里的野菜(好象是地衣?还是厥菜?)
覆盆子和蜗牛~~~
我从小就喜欢采覆盆子吃,嘻嘻,比草莓好吃多了~
路边青苔上的小小蘑菇
---------贴图手软的分割线------------
明天就是4月1日了……我决定一整天不出门以避免被耍。。。。
下午龙井回来,在电视里看到花田喜事
想起了明天也是张国荣的4周年忌日,不由仔细重新看了他和毛舜君的演出。剧中毛是英姿飒爽的男人婆,而哥哥则是娇柔的女性化男子,看得捧腹之余,转而一想却觉得心酸——想起他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的前一年,曾与毛一起做电视访谈节目, 说了一句:“如果当年你接受了我的求婚,会改写我的下半生”,听得人唏嘘不已。
那样爱美的男子,最后选择的却是从高楼上一跃而下,以血肉模糊的面目告别这个世界——那一瞬,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他不顾一切的跨出了这一步?
是否,如果毛当年真的接受了他的求婚,两人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写?
他能摆脱悒郁症的折磨活到今日么?毛还会在4年内经历3次失败的婚姻么?他们如果在一起,是否就真的可以支撑起彼此的人生,抵御住生命里的破败和凋零?还是,只会令一方的精神溃败同时击溃了想要竭力挽救的另一方,相互牵扯着一起坠入深渊,就如伍尔芙一样?
——然而命运没有假设,不可追溯。幸或者不幸,也不是一念之间便可天翻地覆。每个人都在黑暗的河流上独乘一舟顺流而下,随水东西,间或聚首,间或分散。但到了最后,还是终归大海。
愿哥哥在天堂安息。
下午龙井回来,在电视里看到花田喜事
想起了明天也是张国荣的4周年忌日,不由仔细重新看了他和毛舜君的演出。剧中毛是英姿飒爽的男人婆,而哥哥则是娇柔的女性化男子,看得捧腹之余,转而一想却觉得心酸——想起他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的前一年,曾与毛一起做电视访谈节目, 说了一句:“如果当年你接受了我的求婚,会改写我的下半生”,听得人唏嘘不已。
那样爱美的男子,最后选择的却是从高楼上一跃而下,以血肉模糊的面目告别这个世界——那一瞬,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他不顾一切的跨出了这一步?
是否,如果毛当年真的接受了他的求婚,两人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写?
他能摆脱悒郁症的折磨活到今日么?毛还会在4年内经历3次失败的婚姻么?他们如果在一起,是否就真的可以支撑起彼此的人生,抵御住生命里的破败和凋零?还是,只会令一方的精神溃败同时击溃了想要竭力挽救的另一方,相互牵扯着一起坠入深渊,就如伍尔芙一样?
——然而命运没有假设,不可追溯。幸或者不幸,也不是一念之间便可天翻地覆。每个人都在黑暗的河流上独乘一舟顺流而下,随水东西,间或聚首,间或分散。但到了最后,还是终归大海。
愿哥哥在天堂安息。
--------------------
(很多年前,无意中看到那个天才女作家写给丈夫的遗书后,那种触目惊心的感觉便从未淡忘过。如此可怕却如此真实,我想我能明白她的感受,而每个作者或多或少都要和这种虚妄进行毕生的搏斗)
【遗书原文】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再也无法经受住这一轮的崩溃,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
(据昆丁·贝尔所写的传记)
注: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由于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