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歌舞表演
http://s16/mw690/4837592ete16f387f082f&690
6月16日,应师大附中校友爱媛之邀,在红塔礼堂观看了北大荒知青表演的歌舞节目。
下午,来到红塔礼堂,发现那里聚集了黑压压的兵团战友,人山人海。虽然不是同一个兵团的,与大家都很陌生,但那情绪是很熟悉的。当年战友多年不见,在这里重逢,难免心潮起伏。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激动和兴奋。目睹这些白发苍苍的知青聚在一起,同代人的大规模集会,很是感慨。恐怕这是中国当代的一景。那么多有共同经历的各个学校,各个地方,各个家庭背景的人相聚一堂,今后恐怕是不多见了。
这是一出反映知青从下乡到返城整个过程的歌舞剧。有2个钟头长,等于重演了一遍知青下乡的历史。里面很多场面都感人肺腑,催人回忆起遥远的过去,看着看着,不禁热泪盈眶。
大的布局不错。比如在火车站送行的场面,在烈日下干活的场面,回城后不得不卖大碗茶、修自行车、扫大街的场面都真实可信,打动人心。只感觉苦难的那面写的还少了点。如爱情那段太过平淡,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兵团战士三年以内禁止谈恋爱的规定造成了很多凄凉故事,不如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再现一下更令人难忘。
http://s12/mw690/4837592ete16f4660965b&690
刚下去时,大家情绪饱满的样子
http://s8/mw690/4837592ete16f41819707&690
缅怀救火牺牲的战友
http://s13/mw690/4837592ete16f433c19cc&690
回城后从最底层干起,有的扫大街,有的修自行车,有的卖大碗茶
还有这出歌舞剧给人最不舒服的是报幕的二位,男的西装革履,女的身穿希腊裙,与知青形象相差遥远。不明白报幕的为啥非要这么打扮,比石榴裙,比华丽服装,比美女国色,你一群老帮子根本没有优势,倒不如用当年的知青服装或现在的下岗知青装束来张扬我们知青自己,没必要模仿专业文艺歌舞团。
著名相声演员孟凡贵朗诵了一首他自己写的诗《知青》,非常精彩,说了些我们这代知青的很多特点和实话,很是不错,就是调子有点高,豪言壮语过多,共和国这个词汇用得过多,知青的委屈苦难表现不足。我只好把其中一些豪言壮语修改一下,转载如下: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
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魂,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
特殊的欢乐,特殊的名--知青!
一代学生!
一代青年!
一代明白的生物!
一代只有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的群体!
我们--
建国十年我十岁,
与共和国同年岁。
我们--
上有父母双亲,
下有兄弟姐妹,
离别时,震憾人心的火车汽笛,
摧抖了我们的心,
可没摧下我们眼眶里怕母亲伤心的泪!
我们--
一群未成年的少男少女,
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号召下,
勇敢的背井离乡!
奔赴到冷的不能形容的雪原!
我们--
开过荒,种过粮,
伐过木,盖过房,
上过跳,抢过场,
喂过猪,放过羊。
会见过瞎蜢,蚊子,小咬,
捞起过雪水中的大豆高梁,
抡起过震裂虎口的铁镐,
握过比冰还凉的钢枪!
我们--
不是军人,可穿过军装!
紧急集合出过操,
投弹打靶站过岗,
我们没戴过帽徽领章,
可筑起了北疆的一道血肉之墙!
我们--
尝过了沤麻起麻的滋味,
更品味了珍馐佳肴般的面汤!
那是避严寒的汤,
是长力量的汤,
是保健康的汤,
是从舌尖融入我们骨髓的汤!
我们--
顶着烈日夏锄
拜读了荒原的博大,
经历过春节扒车回家
才体会现今春运的事儿实在平常!
我们--
盯着白桦树干上的眼睛,
在冥冥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当荒兄荒妹的忠骨埋在白山黑水时
才悟出来这撕心裂肺的北大荒!
我们--
在动乱颠沛的年代里,
候鸟般的上学、转插、困退、病退,
回到了老巢安居乐业!
为国家的发展献出了血汗!
我们--
勤奋、坚强、明理、善良,
爱家、刻苦、孝顺、忍让,
我们最能深刻理解天天向上!
我们--
出生成长就挨饿,
上学文革不上课,
凑合毕业没工作,
结婚成家没有窝,
生儿育女只一个。
就是这样一群人啊!
竟然活过了六十多!
我们--
没有泄气,没有辛酸,
没有绝望,没有愁肠,
只要从心底涌出一声
--北大荒!!!
我们的面前就没有阻挡!
从无知到无谓,
从无奈到无敌,
从无言到无忧,
从无辜到无碍,
从无可奈何到无与伦比!
我们热爱生活,
我们学会了生活!
我们更会健康的生活!
我们知足!
我们快乐!
我们骄傲!
我们自重!
因为我们的同龄是共和国!
因为在华夏古老的文明史上,
我们的后辈忘不了他们的祖宗是:
一群与中华民族共沉浮的――知青!
http://s6/mw690/4837592ete16f48c2f055&690
与孟凡贵和冀中老乡马京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