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记一笔

(2008-01-21 21:46:38)
标签:

文化

贝嘉.jpg

这两天,才知道莫里斯·贝嘉于去年11月死了,查了一下中国网络媒体,也就一个“中国经济网”报过这个消息。甚至,不知道哪家平面媒体做过这个重大选题?

下午和人谈起,台湾的媒体,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不做的,包括斯托克豪森。

不想给上海媒体写东西,也就是一句气话而已。

 

他在现代芭蕾编舞这一块,属于绝对大师的。2001年,在大剧院看过他的《生命之舞》,那晚,很震撼。

 

另外,媒体职业操守的确是个问题。这两天,查安东尼奥尼《中国》资料,发现2004年,纪录片《中国》在北京正式放映的时候,京城有家著名周刊做了一个相关的专题,说通过某某某文化处采访了安的夫人,而那些回答的问题,懂得一点事端细节的人,就知道是编出来的。对方不可能这样回答问题,比如说某些具体被中国禁的数字,比如那些莫名其妙的讨好的话。这个专题,所写的注释文字几乎都是抄来的。

 

看过安东尼奥尼《中国》DVD里面附加的纪录片,就知道他的态度很强硬。并且,中国文化部长在80年代特地去他家道歉过。当然,他受到的伤害是很大的。包括由于体制问题,这里造成的误会而引起的伤害,也是相同的。

 

有很多报刊把外国媒体的专访,编译一下,然后就写上“某某独家专访”(《东早》就不是这样)。这种事情,并不局限在文化类。太多太多了,也许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也许,我处在那个位置,也会抓狂着而做,我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但内心真的会很纠结。

 

一个品牌,需要长年的积累。还需要一批不要命的人。偷梁换柱的雕虫小技,被人识破了也是很丢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