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Joe Zawinul(1932—2007)
记得十年前,就有人想把他拉到中国演出,我说,办演出的权力都掌握在外行手中。
那年,我还在东广做什么《蓝调之夜》,在那些年,看到Dave Holand、Betty Carter的演出,也都是从北京爵士节结束后顺道来上海的。
不久,北京爵士节再也办不下去了,是因为观众太少。其实号称上海是爵士之都,也是一种附会。上海看小野丽莎多得很,看山下洋辅的很少。
擦肩而过的还有很多,有一年有个有实力的公司对我说,办完温顿·马萨利斯后,第二年请Cecil Taylor和Nina Simone来……现在前者老了十岁,后者也已做古。
不是我对爵士老人多么感兴趣,而是老人们依然精彩,两年前在蒙特勒爵士节上看到的80多岁的Oscer Perterson的现场,好得实在不敢相信!
内地那些有名的乐评基本上都是进入21世纪开始开窍听爵士的,也有还不开窍的。
哪个诗人说过,人生其实也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完了,下半场就没什么大戏了。
三四年前,看到颤巍巍的Wayne Shorter在舞台上,以为他活不长了。没想到他多年前的专横搭档Zawinul先走了。
先前走的Max Roach,我曾经想请的,结果主办方说,这样高龄的人会不会出意外啊?!我想请还算很年轻的Cassandra Wilson来,结果是:这样粗的嗓门不会有人喜欢的。
外行领导内行,是天经地义的;倒是内行领导外行,太有问题了。
自由,不是对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说的,境界,也不是对那些装摸做样的人说的。
突然成了机器,开足马力。闲散下来的时候,才觉得力量。
人生的戏,注定了的。但也有人不想注定。
向后期加了很多合成器,让我在他的音乐里找不到什么方向的Joe Zawinul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