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媚的一届威尼斯

(2007-09-11 00:07:44)
标签:

影评/乐评

 

                 威尼斯,终于像一块滚石

                                                       文/孙孟晋

我们大可庆祝,华人连续三次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但这是打了一半折扣的,一个在好莱坞发展的华人导演,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

就像我先前在文章里担心的那样,这次评委中“好色”的占大多数。《色·戒》摘得桂冠,有人和的因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本届电影节缺少竞争力的一面,侯麦上一部《三面间谍》就缺乏灵气,剩下的是老迈的喋喋不休;而电影节是永远不会朝彼德·格林纳威这样的人太客气的,一个主流电影节更是不会把比格林纳威更格林纳威的请进去,恰恰在欧洲这样的实验小子不少。

至于,中国人的另两部电影。首先,我不明白李康生为什么会入选,他活脱脱就是一个依样(蔡明亮)画葫芦之徒。上一部《不见》实在缺乏才气,深度没学到,“闷”到学得更地道。姜文对电影的热爱和真诚我们不用怀疑,但从他的《鬼子来了》里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在某些本质问题上迷惑的人。是那种对着土地谈哲学的人,虽然比后期的陈凯歌对着太空谈哲学来得务实一点。姜文真的应该把内心里的东西流出来,而不是憋着,憋到雕琢气十足。

这一点,李安更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人,他没有一部片子不气顺的,即使你不一定认同他的每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

欧洲电影节如今有一个不谋而合的潜规则,最佳男女演员一般来说总要让好莱坞明星来夺,请了人家来走红地毯,不给人家好处,就不会有下一次。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三大电影节要充斥一些艺术上二三流的美国参赛片的原因。但这样,欧洲演员真是惨。他们演技再高,射出的光芒就是暗人一圈。

德·帕尔马的“凶险”加黑社会文化,已开始被“黑色大丽花”装饰得磨去了棱角,但他却受到了威尼斯的礼遇,一座最佳导演银狮奖杯可不是“节选修订”的。《艾朗谷》的导演保罗·哈吉斯没沾到什么好处,说实话,他上一部大红大紫的《撞车》就像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谈艺术也到好莱坞去谈吧。

我们看到了另一位美国人赢到了大奖——评委会大奖。但我不知道究竟是这个普普通通的托德·海因斯吸引人呢,还是他的传记片《我不在那》的主人公鲍勃·迪伦更吸引人。但有一点不可怀疑,威尼斯电影节越来越像一块滚石。

每一届欧洲三大电影节,真正有点意思的是对无名之辈的褒奖。这届毫无疑问是并列评委会大奖的得主——《种子和鲻鱼》,看过科契拉的上一部处女作《躲闪》,导演对巴黎北非裔居住区的生活有一种独特的透视,这和突尼斯人后代有关,新片继续围绕着这一主题。反过来说,中国“第六代”导演对地域文化的敏感度远远不如科契拉这样的同龄人。

电影节主席穆勒是个好商人,张艺谋也是个好的艺术外交家,今届电影节向东,还是向西?所谓有远见的人,非小人物可以揣摩。电影节是展示艺术的地方,也是全世界同行欢聚一堂的地方。好莱坞大导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拉着好莱坞明星的手,走上最高殿堂。让我们忘记失落,为别人举杯。

很少有人提李安为大师,究竟是年龄不够呢,还是心底里面嫌别人借的东风太多?两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史上没几个人与其并列。在一个大师纷纷撒手而去的年份,我们也该有我们时代的大师了。尽管这的确是个平庸的时代,尽管威尼斯的滚石上贴了太多美女照片,尽管威尼斯的滚石滚得不知所踪。

安者,比谋者离境界更近。

说句公道话,如果让三池崇史拿金狮奖,李康生拿评委会大奖,恐怕更多的人会不满。因为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幕:三池崇史在厕所门口举着刀叉而大喊大叫,李康生在厕所内蹲个一小时都不出来。

换另一群人来评,就是另一种结果。没有百分百满意的结果,也没有百分百不满意的结果。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