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过几次就不想看了。因为怕看说明书。
这次通读了一遍,发现三篇书评都奇差无比。我说这个话,也许有点过,但是,我以为书评不是说明书!
叫庄秋水的根本不懂黑泽明,而且又分明不好好读他的这本自传。如果读完了是这个水平,也真没水平。居然谈到冯小刚的大片如何不能和黑泽明比,不小的一大段,好像别人不知道这个事实一样。拜托,不懂黑泽明,就省省吧。为什么我要这样说这篇书评,因为作者根本没提及一句——黑泽明在书里面的幽默与可爱,以及怀恋的情绪。这是这本自传的显著的特点。其实,这篇最让人生气。
写列侬回忆录,也没有这样偷懒的吧,写完一两个故事,书评就结束了。
那个写弗里达的,我看文采与感觉都不行,如果是新手,也可原谅。因为名字比较陌生。但是,至少你要写出河西的这本书的特点在哪里。因为关于弗里达的,这不是第一本了。
当前,书评已经形成了恶风。我看得出很多人根本不看完全书的,抽几页看看,看看前言。都凭心问问自己吧,有没有这样做。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有些还写得挺多的,像庄秋水这样的作者就是。
《一周》里有很多编辑都是朋友,我想这个不能怪编辑的。只怪现在作者太不争气!文章写不好,找找原因,如果真的是不负责任,请负点责任吧。
我是实在看不下去了,书评给人看的是什么?至少是准确吧,我们就不说要有更高的评论高度了。
有些人一周写好多个书评,这怎么写得好书评?不吃饭不睡觉,都来不及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