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两部电影书:《电影的故事》和《蛤蟆的油》

(2006-11-03 02:11:09)

        最近连着读到好书,人生只能有选择地读书的。

《电影的故事》(马克·卡曾斯著)写得不错,尽管他没有像乌利希·格雷戈尔的(《世界电影史》)那样恪守于非常精到地评价每一部作品,但他很“杂”,角度非常好,甚至是互相注释的(用另一个导演来引证所叙述的导演)。

  首先,我佩服他的知识量,其次,是他的准确性。其实,它不是常见意义的电影故事,而是一部独特的电影史。

 

没想到出版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很多人说他太说教了,但我还是喜欢他的。其实,年纪很轻的人都跟着说小津了不起,有一半在说假话。

“电影眼”丛书里的那本美国人写的黑泽明的书,和以前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的佐藤忠男的那本,固然都不错(尤其从电影角度)。但作为回忆录,《蛤蟆的油》是黑泽明的一扇窗。可惜的是写的时候是1978年,也没写到自杀的那段经历。

他写得很自然,除了往事,有很多杂谈。他做成濑的副导演,他说成濑很“独”,副导演没事干,于是他就去角落里睡觉。鼾声大作,美术把他叫醒,那天成濑为此停机拍摄。成濑对年轻的黑泽明说:“不知哪个家伙在打鼾,没情绪了。”黑泽明那天不敢说是他。但他一直把此事记着(记了十年),觉得对不住。后来,终于去对成濑说了……(以为他是处女座的,马上去查了一下,是3月23日的)

他写:看罢塞尚的画集,到外面就觉得外面的房屋、道路、树木都像塞尚的画一般……总之,用我自己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现在想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具有自己的眼光,那可是不简单的。

    那时候年轻,对于这点既不满,也深感不安,于是,焦急地强迫自己要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这段可更了解他,非常诚实(也许,我觉得诚实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而是了解自己):“植草(从小到大的朋友)说我是天生的强者,说我是和悔恨、绝望、屈辱等无缘的人,说他自己是天生的弱者……这样的观察是肤浅的,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湎于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我俩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而言,我们都是弱者……我既不是特别强的人,也不是得天独厚的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不过是个不愿示弱的人,不愿输给别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

 

剖析自己很准确,黑泽明电影里最抓住人的是情怀(当然他学过美术,但这肯定是放后面谈的)。

 

有些人喜欢把心里面的感激的话说出来,黑泽明就是这样的人。我想,有人会说他不够克制(电影也是)。但他是善良的人。

而且,这本书还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看。

 

(另:还看到阿瑟·阿萨·伯格的《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有卖了,和《景观社会》一套的书。

还有补买了《证之于:爱》,一本我会喜欢的以色列小说。

非常好的书——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出了全译本,我大学读的那个版本居然被删掉很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歌一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