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新闻从业员,今天将要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不久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个局面——专业记者的工作,会由广大民众以手机采访替代,而编缉的岗位,会由现时的新闻办公室转移到任何地方,包括家居或者街角上的任何某处,而新闻的专业运作,亦将分解成为人人可以主动参与的公共信息事务。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今天的新闻从业员而言,可说是无情的颠覆,亦是这个传统被视为专业的行业受到极大冲击的时刻!到那个时候,专业记者的存在价值也将受到社会的质疑……
我并非乱说危言,事实上,的确会有这一天的来临,因为,按照现时信息科技的发展,全球新媒体的大气候已逐渐形成。所谓新媒体,是指传媒发放信息的空间,不再以旧有方式由大型专业企业运作及占据。传媒最大的接口,将被广大民众的主动传讯所覆盖,并成为受众接收的基础。发放信息的民众,同时亦是广大的受众,民众自行互动提供的新闻内容,再不需要由传统新闻专业人员参与制作。
这种有别于旧媒体单向地向受众传讯的运作方式,或者会令企业式的新闻传媒被新媒体分隔出来,反变了不一定需要购买的信息,新的信息消费,焦点集中在器材的配套、宽频的服务、上传下载的平台,以及为这些发放内容放置次第陈列的网站。如此,今天的记者,其人力市场的需求亦会因此剧减,而以传统运作的媒体在这场大浪潮中,也会进入生死存亡的时刻!
为这场新媒体革命点起火光的,正是日新月异的手机。就以即将推出的“苹果iPhone”为例,它被誉为信息科技的圣杯,更扬言将会是民众放在口袋里的生命(your
life in your
pocket),iPhone拥有4至8GB的极大容量,售价不过三至四千港元,除操作简易外,更是集电话、拍摄、上网于一身的袖珍手提电脑,是一台真正可以随身配备的上网手机。预计,iPhone将会为手机市场带来极大的震动,这不单止是它的设计较其它手机先进五年,更因为它将加速改变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即鼓吹并同时真正实现以手机上传视频信息到网站;或从网站下载视频信息到手机观看这一连串的传讯动作。
这个影响深远的改变,其实从3G电话诞生已告开始,但3G的限制颇多,不能自由及任意在任何网站下载或上传,尤其是上传限制,但iPhone却打开这个关卡,而可高速上传的手机功能,即意味着广大民众可更轻而易举地公开发放讯息,包括即场摄得未经过滤的原始新闻讯息。如此势头,公民记者这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将可真正确立。
公民记者这个新概念,在今天不算是个陌生的名词,韩国早在七年前已有Oh
My News
International这个主张“所有民众都是记者”的国际性公民记者论坛网站,至今已有四万名公民记者,而日本已成立同类组织,但过去未有iPhone之前,公民记者的传讯运作总受牵制,今天这个技术的围墙即告打破,相信公民记者的浪潮势将席卷世界各地。
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媒体将主导新闻内容、制作方向及市场价值。而新闻信息的操控权亦会落入一般民手上,成为新的信息权力;记者群以公民记者占大多数,少数专业记者反要追访或跟进公民记者上传的新闻,沦为次要角色。
这场足以瓦解传统媒体采访新闻的变革,将由广大民众主动、自发、随意、随遇、随地,并以高科技的传讯工具由一己完成,此种改变,将会改写传统传媒的生态环境,也同时为信息的正确性及客观性带来巨大考验。因为民众发放的信息,多会以非理性的原始材料暴露,又或经过多番面貌改变而显现,这种不确定性的新闻传播,受众亦要重新适应,但内里却有相当强烈的新鲜感,以及不可预知的刺激性,足以令更多民众被吸引进去。
这是一场新的新闻游戏,或会打烂不少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饭碗,更重要的是现时既有的新闻价值观及社会功能,也会同时面临拔根去枝的撼动,届时,更少的人会观看传统新闻,大多数的人会沉醉于手机上的网络新闻游戏,而更多提供新闻信息的小型网站会崛起,冲击着大型的新闻企业,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付款购买的东西,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并能从中赚取掌声或实际金钱的接口。
手机这个小小的单元,现在已发展至不可逆转地互相连结,且成了庞大而又无孔不入的巨兽。今日,一向自以为牢固不倒的大型新闻机构,可会想出应变之法吗?而理性的专业新闻报道,会否再无立足之地?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要面对的明天!也许,这场变革会为民众带来更广泛的参与面及监察面,不过,未来新闻传播的专业力量,或会被割成碎片,亦极有机会演变为民众互相争夺的信息乱局。难料是祸是福!(文/冯智翔)
前一篇:手机博客光荣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