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将端午节改为“同性恋节”

(2006-05-30 12:27:19)
 
端午又至,屈原复生。在大多数的节日都变成了胡吃海喝、纵情淫乐的借口之后,屈原的形象也成昔日的“爱国志士”变成了一个个的包皮粽子。

且慢,其实屈原并非什么忧国怀乡的爱国志士,而是众所皆知的同性恋者,1944年9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 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家朱自清同情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桩历史事实……”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也就是说,屈原沉江并非因为报国无门,而是因为宫廷失宠,他像一个被抛弃的恋人,情到绝望处,所以才想到了一死了之,其情也真,其志也坚!

要说明的一点是,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与屈原毫无关系,他们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因此,中韩两国的端午不是同一个意义,中国人大可不必觉得自己被抢走了什么。

那么,中国的端午可以被用来做什么呢?当然是做同性恋节!

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现象至今使用特殊眼光,甚至至今称呼同性恋为“同性恋患者”,唯独对屈原显示出了莫大的包容,虽然被点名身份数十年,但一点也不影响屈原在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的崇高地位,如此这般的宽容心,恐怕数十年间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享此殊荣。就冲着这一点,同性恋群体应该倡议国家设立同性恋节,以感激社会大众的如此宽容,感谢祖国和人民每逢佳节就赛龙舟、吃粽子,以实际行动纪念屈原同志。

对,端午应该是同性恋人群的感恩节。

其实这个想法并非本人首倡,早在1999年6月初,香港的同性恋人士就曾要求将端午节改为“同性恋节”,电视台还组织了一批专家、观众一起讨论,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不过让大众知道这一事实,效果似乎已经达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