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司马光
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领导太多、业务骨干太少,业务骨干纷纷成为领导,是我们事业走上滑坡路的的一个前兆。 ——杨学涛
管理学家彼得1969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他提出: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这样,就可能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其职的人所占据。而在新的岗位上,被晋升者使用的往往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在更高层次是不适用的。由此,导致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组织的效率不高。而且,组织中的任何人,迟早都将有同样的遭遇。
彼得原理是通过对千百个失败案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彼得首次公开说明这一原理是在1960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出资的一次研习会上,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并刚获晋升的项目主管,彼得认为他们中多数人“只是拼命想复制一些老掉牙的统计习题”,于是以彼得原理说明他们的困境。
彼得原理描述了组织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可笑事情。大刘在一家IT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由于他工作努力,肯钻研,为人和气又乐于助人,深受上司赏识和同事好评。大刘的性格非常适合他的岗位:可以试验各种创新,以工作为乐,与世无争。他在不久前被公司提拔为项目主管。大刘非常感激上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决心以更好的业绩来回报上司。他更加埋头苦干,想更多的点子,下属有什么难处他总是一揽子全包了。但上任不久,大刘却发现自己困难重重:一是自己在从事技术工作之余,必须要以更大的精力来管理好这个项目小组,琐碎的事情让他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更多技术的事。二是工作进程很不顺利,经常要加班到很晚还不能按时完成进度,同事怨言很大。三是小组中资历比自己老的很多技术人员对自己不服气,自己又不好意思说什么。结果,上司、同事、自己都很不满意,大刘从优秀的技术专家变成了不称职的项目主管。
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岗位适应的问题,都会受到彼得原理的困扰。比如现在各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几乎是清一色的两院院士,可他们真都懂得管理吗?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懂得管理,那从事管理性的工作,对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和科研的影响又有多大呢?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必须要由这些学术金字塔尖上的人来担任吗?料理上万人的吃喝拉撒和专攻尖端科学研究对国家来说孰轻孰重,作为院士,心里能不清楚吗?
彼得原理说明提拔职员或干部一定要着眼于潜力,重视人与岗的匹配,目前的成绩并不能作为提升的理由,而要看到他是否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能力。
类似的事情在新闻行业也很常见,很多的管理层出身自记者或编辑,由于业务能力不错,工作也到了一定时限,领导出于器重之心,非要“表示表示”,往往会给老记者、老编辑安排一个领导岗位、担当管理职能。实际的情况是,管理可能并非此人的强项,作为个体,此人的工作可能很出色,但是要管理一个团队,工作内容却有天渊之别,因此工作上捉襟见肘。
更大的恶果是,新闻是一个操作性很强、更新率极高的工作,由于该人长期脱离采编实务,业务能力也渐渐退化了,根本无法再指导采编工作,甚至连起码的业务也荒废了,何其悲哀!这样的例子我看到很多,很多优秀记者就是因为做了领导,几年以后,找一份简单的采编工作都成了难题。
对工作的肯定其实有很多途径,比如增加工资、比如提供培训机会、比如给一个“资深”头衔,都是在原业务范围内的一种提升机会,无论对于记者、编辑本身而言,还是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做好内容还是第一要务。为什么我们的优秀记者经常会消声匿迹?为什么我们的领导那么多、整体工作效能却不见上涨?对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此,新闻单位一把手应有高度警惕,不要把职务升迁当成奖励的唯一途径,作为记者编辑也要警惕,要随时明白自身的职业追求,切毋把领导职务看得如此之重,到头来耽搁了自己,也耽搁了单位。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闾丘露薇,当了采访总监以后,个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好作品出来了,每次看到她跟着领导四处跑,报一些“行程”之类的消息,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凤凰卫视又多了一个领导,闾丘露薇却消失了;因孙志刚案而成名的《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到《新京报》做了领导,此后再不见有轰动性新闻出炉......
ABC、CBS等国外媒体,至今有一大批70多岁的老记者、老编辑,他们自始至终站在新闻第一线,以“记者”的名称成就自己,他们虽然不是什么领导,但却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反观中国,30岁以后还做记者,别人不嘲笑自己,自己都开始嘲笑自己了。新闻行业价值观的异同,导致了中国新闻业浮躁、机关化的弊端,社会地位也岌岌可危。
无冕之王的帽子肯定是自己弄丢的,看看我们有多少优秀记者还在跑新闻,就知道其中缘由了。在此,向能够主动抵御“领导”诱惑、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的记者致敬。
前一篇:搞笑版《闪闪的红星》下载
后一篇:誓死支持《超级女声》的20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