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山黄公《遣子诗》辨析
(2020-12-26 21:51:01)
标签:
黄姓认祖诗峭山公 |
分类: 散的文 |
峭山黄公《遣子诗》辨析
峭山公《遣子诗》,又叫黄氏《认祖诗》或《认宗诗》。记得孩童之时,父亲告诉我,将来长大后外出福建、江西等地谋生,如果能够背诵《认祖诗》,那些宗亲就会热情招待,提供食宿等帮助。有了这个动力,我很快就把《认祖诗》背诵了下来。一个庞大的氏族,分散迁徙各地,尽管时代久远,却能以一首诗来辨认宗亲,成就了宗氏民俗传统的一段佳话。
相传,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邵武黄氏显祖峭山公八十岁寿辰,对满堂子孙说:“池中之鱼远逊于云间之鹤。树挪则死,人挪则活,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四海为家,志在四方。”于是,除三个夫人各留长子侍奉桑榆外,其余十八子分授《鹤薮黄氏宗谱》,并领得一份家产,不限远近州府县地,各自带领家眷,择地开基创业。临行前夕,峭山公嘱咐道:“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庶上不坠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孙之世泽,又何分合之得而二视也。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天地祖宗,相为默鉴。”话毕,峭山公诗情澎湃,为子孙们赋诗壮行。
峭山黄公《遣子诗》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刻,格律严谨,文脉蔚然,一气呵成,但在千年流传过程中,由于口传笔误,产生诸多不同的版本,有的甚至有悖于律诗的平仄对仗,吟读起来产生不协调的感觉。为免贻误子孙,现就一些不同的版本略作辨析,力图尽量接近峭山公的原旨。
黄安榕所著《峭山公传》附录《峭公行录》,注明作者黄潭,落款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岁登甲寅春正月吉旦第十六男潭敬述上”。据载,黄潭系峭山公第十六子,字维权,出生于公元903年,徙居福建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居江西吉安府永水县。载于《峭公行录》的《遣子诗》,记述于峭山公逝世两年之后,并由嫡传十六子潭公所述,应该是比较权威的版本。虽然平仄格律音韵无误,但我们总觉得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诗云: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首联,“信马”的释义是“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也即成语“信马由缰”,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这个意思显然与峭山公为子孙们壮行打气相悖,因此还是“骏马”气概豪迈一些。骏马就是指千里马,既写子孙们远行的马匹,又比喻子孙们必须拥有“日行千里,志在四方”的骏马精神。
颔联,“足离”与“久住”失对。“足离此境非吾境”何意?如果解释为“我举足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不是我的地方了”,意思不通。“此境”,这个地方,如果指邵武故居,就更不通了。远不如我小时候吟诵的“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那样含义深刻。
颈联,“忘”字是一个可平声可仄声的字。“早暮”与“春秋”相对。“春秋”是一个时间概念,常常用来表示一年四季、光阴、年龄等,古代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方式,如《吕氏春秋》。其实,这里的春秋,指古代春秋两季的祭祀,秋祭叫“尝”,冬祭叫“蒸”,代指一年四季的祭祀。“亲嘱咐”对“祖蒸尝”,语言文字属性并不严谨。
尾联,“漫云富贵由天定”,表露的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不符合峭山公为子孙们赋诗壮行的气氛。峭山公临别嘱咐有句“天地祖宗,相为默鉴”,所以“惟愿苍天垂庇佑”(平仄平平平仄仄)句,似乎更加贴切一些。“当自强”不难使人联想到香港歌曲《男儿当自强》,似有现代意识。
网上有学者对《峭公行录》的真实性提出了一些质疑,峭山公作为唐末五代时期的人物,文武双全,诗歌水平一定很高,断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句子,此处只作存案。
我们再来看一看,广东南雄珠玑巷黄氏族谱上的《认祖诗》:
骏马登程往异乡,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根据宋史、族谱等资料记载,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潜善公遭诬陷,被发配岭南为戎卒。为避祸害,公和梁氏妈把子孙遣散到各地繁衍生息,临别时把峭山公《遣子诗》的末两句改为“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作为子孙认亲归宗之据。如果此说属实,则韶关南雄珠玑巷黄氏族谱上的《认祖诗》,应该渊源于此。但按诗词格律,不应该出现两个相同的韵脚“乡”,此是这一版本最大的问题。并且尾联应平声起句,“惟愿”却为仄起式,因此应改为“苍天惟愿相垂佑”(平平平仄平平仄),以免失律。潜善公乃南宋初年进士,官居宰相,不会犯如此低级的诗词错误,上述记载应为牵强附会之说。现在各地很多黄氏宗祠都有堂名为“炽昌堂”,所以“三七男儿总炽昌”,有祈求“子孙人丁兴旺、事业蒸蒸日上”之义。
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惠州等三州府的黄氏子孙,在潮州城北门薛厝巷,共同兴建黄氏大宗祠。各州府县黄氏贤孝裔孙代表,公议统一重新修订峭公认祖诗,以免流传异化,并作为各地宗亲验诗、对证、认亲之用,现流传于粤东及海外东南亚各地至今。诗曰: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将“但愿苍天相庇佑”改为“根深叶茂同庥庆”,以便符合诗词格律,是比较妥当的做法。“庥(xi)”,即“庇荫、保护”之意。应该说,在全国各地黄氏宗祠认祖诗中,这一版本是比较完整可靠的,是一首非常工整的七言格律诗,从诗的意境、主旨、语言与平仄音韵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不仅文字美,而且饱含着爱国爱家、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主题。按照“历史厘清,未来统一”的主旨,这一版本应该得到光大发扬!
首联“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鼓励和鞭策子孙们要满怀自信和豪情,踏上寻找未来之路,奔赴前程,寻找胜地,创业安家,建立纲常。
颔联“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告诫子孙们离开故里后,要决心向前,不要走回头路,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克服一切困难,开创新的故乡、新的家园。
颈联“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教诲子孙们要牢记祖恩祖德,不忘离别时的嘱托,一年四季都要给祖宗上香,不要忘记祖训,不要辜负长辈的期望。
尾联“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深情地希望子孙们在新的故乡,在上苍和祖先的庇荫之下,经过自己积极努力,拼搏向上,个个自强不息,发达兴旺,代代荣昌。
这首千古传诵的《遣子诗》,是峭山黄公对子孙后代的敦敦教诲和殷切期望,字字珠玑,处处闪烁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光芒。也正如此,峭山黄公后裔将“峭山公的骏马精神”奉为圭(gu)臬(niè),自立自强,开基创业,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