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术研究历史哲学教育 |
多年来,我对历史哲学研究有着持久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深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我看来,历史哲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而且对哲学和历史学(特别是史学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方面那些原本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哲学观念,实际上是通过历史活动的探索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历史情境中生成的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史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框架性构造功能。显然,“历史性”或“生成性”不仅是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历史哲学的一个概念,而且是哲学概念、观念和理论体系生成的本体概念,它对于理解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本质的意义。因为人类社会及其意义不是先天概念外化,而是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哲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将有助于一般哲学问题的解决和深化。另一个突破是建立在前一个突破基础之上的,由于我们扩大了历史性概念的适用空间,我们就把历史视野扩大到了科学哲学、社会哲学等领域,为今后历史哲学的深入开辟了道路。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陆续出版了《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历史哲学》、《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等著作,组织翻译出版了“历史哲学译丛”,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对历史哲学进行了持续的研究。这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由我和我过去的学生董立河博士一起完成。其中,我负责撰写绪论、第一、二、三、六、九章,董立河负责撰写第四、五、七、八章。书的最后有两个附录,以便作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研究工作的语境。
这些年来,我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在与学界同行的交流和对话中不断前行的。正是通过与前辈和同行们的学术交往,我才得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平时与我的学生之间进行的各种讨论,对我的思路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此项研究得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会的资助。责任编辑祁传华对本书的出版付出很多辛劳。借拙著出版之际,我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此项研究的机构和人士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我们的学养和理论水平,本书难免有不当或差谬之处,这首先由我个人负责,也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