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向的类型小说——读《弹弓神警》
(2019-11-04 19:52:21)
标签:
常书欣刑侦小说弹弓神警读客 |
分类: 评论 |
看类型小说,最爱看武侠。
少年时代,金庸、古龙们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出身名门、惊才绝艳的高手,也有一些藏身在市井、看似泯然众人矣实则身怀绝技的奇人,有着“三杯然诺、五岳相形轻”的热血豪迈,更有着少年人在经过足够的人生阅历后得到了心智的成长。
是江湖,就会有足够多的人物。有浓墨重彩,也有轻描淡写,但都有故事。
而现在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的类型小说,一定和武侠小说异曲同工。
一部《余罪》让常书欣声名鹊起。老常是讲故事的高手,《弹弓神警》也是好看的类型小说。和《余罪》一样,不是那么高大全的主角们带来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他们有无数缺点却又身怀绝技,让跟着科技升级的犯罪一一现行。
马伯庸热爱历史,他熟读史书,翻阅大量文献,在真实的历史细节进行虚构。他写的故事,让人明知道是故事,却又让人手不释卷,虚实难辨。而常书欣则根据自身经历,选择了他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他是国内警匪、刑侦类题材代表作家,从现象级的《余罪》到新作《弹弓神警》,每一部作品都受到专业警察的建议和指点,都无比沉稳扎实。
《弹弓神警》的名字非常直白,加上更直白的封面,看着就是一个喜欢打弹弓的警察的故事。然而读着读着,却发现,是,也不是。
故事主线很简单:晋阳市发现了“毒王”蓝精灵。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达,犯罪的手段随之升级。当毒枭进化为移动互联网专家,人、钱、货分离。在破案限期只有一个月的情况下,三个非主流的辅警被特招。看似不靠谱的小分队其实各有所长,他们在弹弓少年邢猛志的带领下,和经验丰富的缉毒警一起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追踪精准锁定嫌疑人,也让制造、流通“蓝精灵”的组织渐渐浮出水面。
《弹弓神警》是武侠向的小说,豪迈又壮阔。
它兵分两路,一路写功勋警察在毒贩的精心设计下下了课,然而他们没有抱怨,仍然奔波在缉毒第一线。但老方法不适用新犯罪,所以案情迟迟得不到进展。
非主流少年三人组中一个和有前科的在一块做生意,一个有出国留学经历、从富二代又被降级为穷二代,还有一个和涉黑人物有着亲密的联系。他们被前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义”。“大处忠义,小处仗义。英雄和枭雄有时候具备同一种品质。用正了叫勇气,用反了叫匪气。”加入到专案组后,经历和特长很快使他们如鱼得水。
常书欣的故事讲得非常流畅,《弹弓神警》中设置了重重悬疑,然而老常并没有急着去解谜,而是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这两路警察互相观察,老的警察三人组调查了非主流三人组的过去,并在相处中惊艳他们展示的才华。非主流三人组则在共同的工作中了解缉毒工作的信仰,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得到感染。
“我当不了超人,无法抓住所有的毒贩,不能销毁所有的毒品,可我能当好一个缉毒警,哪怕我只抓到一个毒贩,也有可能挽救一个甚至几个家庭;哪怕我只缴获一克毒品,也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我想这就是我们缉毒警存在的意义。我们是堵着毒祸的一堵墙,把它死死地拒在墙外,不让它老破坏我们身边的幸福安宁。”
比喊口号更让人信服的永远是言传身教。
缉毒警是一个危险又辛苦的职业,没有很多钱,甚至还要被人冤枉。因为有职业的信仰和热爱,会让人走得更远。
邢猛志出生于社会最底层,从小看尽世态炎凉。在别人眼里,邢天贵罪大恶极,却是他眼中的好哥哥,教会了他一手弹弓绝技。任明星看着贪生怕死,一心爱财,可是他会修车,画的一手好画。丁灿因病退学没有学历,却自学成才,堪比电脑黑客。弹弓神警是邢猛志,也是他们三个人。 和他们对照的是周马武三人组。在互相了解中,少年们受到感召,得到了成长。从对职业的懵懂到自发地认同,并坚定地相信,这是比破这个案子更大的格局。
和金庸作品中重视家国天下与侠义精神一样,常书欣笔下也是江湖万里、众生百态。
《弹弓神警》中,我们再次看到警察这个职业的冰山一角。基层民警的工作日常是琐碎又繁重,很多鸡毛蒜皮,送醉汉回家,甚至还要帮人赶猪。然而看似微小的事,背后却藏着一个家庭的欢喜悲伤。邢猛志追回的三头猪,它们是一个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对未来好生活的盼望和安排。谁能说这些不重要?
付出和收入的不平等,使基层民警的流失严重。但总有些人不畏艰难地留下来,是他们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所有岁月静好的背后,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故事的重点是缉毒。
常书欣走访了数百名基层警察后,写成了这个集真实与超强故事感于一体的刑侦作品。和以前的缉毒作品不一样,这次的内鬼不再是人,它来无影去无踪。
在《弹弓神警》中,我简直大开眼界、目眩神迷。以前看淮上的《破云》系列,毒贩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走私,形成一张巨大的毒品网。在老常这里,则更让人明白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无辜的人防不胜防,却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个比鲜花还要娇艳的少女的遭遇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无比痛恨施害的人,痛恨毒品。
破案的过程,犹如高手对决。
和武侠小说中干净利落的武打场面一样,这次的战场在网络,看似无形,却又无招胜有招,必须一招致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被弹弓小分队形象演绎。
而这还不是想象,是基于大数据下的真实描摹。跌宕起伏的情节被老常举重若轻、一气呵成。
老常是文字鬼才。他在刑侦小说中人戏合一,用词精准,细腻起伏的情感藏在市井深处,牵引着读者去感受那些热血和传奇。《弹弓神警》里人物鲜明又打破常规,不只有非黑即白。警察不必高大全,罪犯也有不得已。正邪不两立,可是又有“与恶龙缠斗地太久,自身也会成为恶龙”。
总体来说,这本书细节趣致,结构沉稳,张驰有序。老常写得带劲,读者看得意犹未尽。“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弹弓神警》中,警察和毒贩的对决让人在耳目一新之外又让人拍案叫绝。看似粗犷的老常,并没有忽视人物的内心。人性中的善恶流动,最终归于人内心世界的选择。
毛姆在《刀锋》中写:“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如同一场赌博,参与者比比皆是,成功者寥若晨星。”少年在屠龙中从被承认、被需要到惺惺相惜,老常抒写出人物自觉的感悟和开释。邢猛志们没有随波逐流,这就是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