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20日是我国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杨派武生嫡传弟子高盛麟先生诞辰96周年。

我在接受参加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任务后,父亲给我开列了一个名单,要我去拜访李万春先生、王金璐先生、高盛麟先生、傅德威先生、袁世海先生、吴祖光先生、夏衍先生等等戏剧界的名家,开拍之前我拜访了高盛麟先生五、六次,当时他因中风在家中休养,我下午一两点钟到他家,看到他还在吃午饭,我们聊起杨小楼先生、我父亲的情况、各位猴戏艺术家的特点等等,谈到我父亲的猴戏特点就是博采众长、独树一帜,要我学习父亲的艺术创作的方法,这与我演电视剧中的银屏美猴王是一样的道理,拍电视剧也要有戏曲艺术的精髓与精华,否则很难得到观众的首肯。高盛麟先生的话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们一直聊到吃晚饭的时候。之后我陆续拜访了动画鼻祖、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导演万赖鸣先生,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程十发先生,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作者赵宏本先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的著名画家关良先生,中国武术界猴拳、猴棍的创始人肖应鹏先生等等,向这些名师大家请教,他们每个人与我交谈中如果有一句话对我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帮助都
是非常值得的。

高盛麟先生曾经送给我一张他的《挑滑车》的剧照,他的长靠武生扮相非常帅,听父亲说高盛麟先生1915年生于梨园世家,父亲高庆奎先生工老生,为高派创始人。高盛麟先生幼功精湛,据说是“盛字科几十年来武生中声望最高者”。20世纪30年代初出科后正式拜师丁永利先生,从事了三年系统的杨派武生艺术学习,唱、念、做、打俱佳,在艺术上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干净规矩,准确磁实;加上其嗓音高宽宏亮,唱念雄劲激昂,是文武全才,在武生中颇为难得。高盛麟先生的前妻刘慧芬的外公是“武生宗师”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小楼先生,他受到杨小楼先生亲自指点与教益武生戏、猴戏,被公认为杨派武生典范。

高盛麟先生的武生扮相有大将风度,中年后对红生戏颇有心得,他塑造的关羽形象被称为深厚、高大,有威严、有气慨,其演出的《古城会》、《汉津口》以及《挑滑车》、《独木关》等多被拍成电影而留下珍贵影像资料。1972年高盛麟先生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艺术顾问,为培养武生人才作了很大贡献。
我拍完《西游记》试集后第一时间将剧照寄给高盛麟先生,再次拜访他时看到他把这张剧照摆在书架的最显眼位置上,当时还处在摸索阶段,最初的孙悟空造型没有后来的漂亮、帅气、猴化,我很怕老一代京剧大师不接受电视剧中的孙悟空的造型、服装,但高先生不断地支持、鼓励我,虽然那时他的病情很重,但每次我去拜访他时他都会给我做示范,每次都要讲几个小时。


在拜访高盛麟先生时就听说他在写自传,但直到拍完《西游记》我才买到一本《李春森高盛麟的舞台艺术》,其中有高盛麟先生写的《我的艺术道路》,我为这样的京剧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能留下文字记载感到欣慰。
高盛麟先生与我父亲是至交,1979年浙江绍剧团赴京演出,父亲在新编历史剧《于谦》中扮演反派,高盛麟先生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示在戏不多刻画的是花脸的角色上有自己表演艺术的特点,还对我的堂兄小七龄童扮演的长靠武生范广给予了肯定。卓有成就的京剧大师对绍剧这个兄弟剧种的肯定令人感动。
1988年《西游记》前25集全部播出后高盛麟先生的女儿曾给我打电话说高先生看后非常高兴,向我表示祝贺,希望我有机会再去家中,但很遗憾因工作忙一直没去看望他,1989年2月13日,高盛麟先生因病情加重去世,享年74岁。
今年是高盛麟先生诞辰96周年,他去世已22年了,我很怀念他,以前见过高盛麟先生与前妻之子高小麟、与继室的一子一女,后来因工作忙久未联系,他们以前的电话也改了,不知现在怎样?是否一切都好?希望有机会能再与哥哥姐姐们见面交流叙旧。近期政府对民族文化大力弘扬,希望京剧国粹艺术能真正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本博文归六小龄童版权所有,没有书面授权许可,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博客不得转载、摘登本博文中任何原创文章(美猴网除外),向杂志荐稿也要先征得本人同意。未经授权及签订协议,任何出版社不得将本博客文章集结出版。取得授权请发邮件:guojie417@163.com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