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标签:
巴俊宇诗人巴兰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参政建言经济危机沈阳战略 |
分类: 巴哥日志 |
青山遮不住
本报记者 刘妮 黎先东
下滑、衰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殃及世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恐慌。复杂因素日益增多,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显现。11月初,省、市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市委、市政府的召集下,聚集沈阳,纵论时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专家和企业家们趋于一致的观点是,在对危机总体负面影响确定的同时,站在新的起点上,正谋求新跨越的沈阳,在这场危机中如应对得当,不但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危机产生的冲击,还可以从后发优势中寻找到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危机变为新征程上大发展的新契机。
“危机下,沈阳变得更值钱了。”这几年,沈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对世界产业转移和南资北上大趋势的正确判断,得益于对外对内开放战略的确立和坚决的贯彻实施。在危机波及程度越来越深,波及范围越来越大之际,有人不免对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战略产生彷徨。沈阳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巴俊宇认为,我们必须看到这场危机给沈阳带来的机遇。“对危机总体要看到负面影响,但具体来看,危机对虚拟经济影响大对实体影响小,对高端经济影响大对低端经济影响小,对发达地区影响大,对次发达地区影响小。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动荡波及我国南方发达地区的情况下,沈阳投资环境的优良参数相比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可掉以轻心。”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做了这样的强调后提出建议,“借此机会改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等软环境”,使沈阳的后发优势更明显,使人们感到沈阳是投资的避风港。前不久沈阳市政府代表团赴深圳、宁波招商,南方资本踊跃跟进,显示出沈阳投资“避风港”正在产生吸引力,让沈阳在金融危机中反弹琵琶谋发展有了难得的现实条件。
“危机造成的影响超乎想象,至今仍在深化和蔓延,不仅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影响,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遇到了新问题。”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认为,我们的思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开放领域要由过去以工业、房地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并举转变,特别是要在第三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上想办法。二是开放的对象要由国外、省外向市外、沈阳经济区外,向资源型省份如内蒙古等更广阔的空间转变。三是开放形式由一般地利用外资向合作研发、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转变。
“其实广东去年也准备改变低端的贴牌生产模式,但没有来得及推行,危机就爆发了。”梁启东认为,危机对国内发达地区冲击剧烈,延缓了他们调整发展战略的实现。
巴俊宇就此分析,沈阳过去长期低头撵南方,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战略,对产业升级研究乃至对产业内部的合理化都做得不够。这次危机很可能是对沈阳下一步整个发展战略思路和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的调整机遇。所以,“要抓住机遇,正确看待利弊,对我们相对有好处。”
“机床集团销售连续七年高增长,到了调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去年就开始着手调整低端产品,但是因为市场实在太好了,工作力度还不够。”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关锡友说,“现在金融危机来了,我们把主动性与被动性结合在一起,来加速调整、抢占市场。”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应对危机显得比较从容。董事长耿洪臣说:“国家大力发展铁路建设,铁道部2万亿的铁路投资计划已获批,未来3-5年内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完成5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隧道工程市场看好,我们企业的盾构机销售收入明年将比今年再增2亿元。”盾构机产品,正是北方重工在前几年着力研制开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如今在周边经济风雨飘摇中,盾构机“风景这边独好”,人们不禁对北方重工集团对市场的前瞻性预见和主动对产品进行调整的气魄表示叹服。
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谈到域外优秀企业也有像北方重工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这样的举措,他最近接触到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德国博世(Bosch)公司,他们提出三条原则:不裁员、不降薪、从明年开始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卢柯说:“世界500强的制造企业此次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些,这充分证明了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是抗击危机的根本,这也适合沈阳的先进制造业。”他建议,沈阳市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来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总量仍旧不够。一是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二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未形成规模,有影响力的偏少。三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较慢。因此需要进一步把科研力量与企业发展结合好,使龙头企业技术领先,形成国际优势。同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尤其在关键领域,要制定路线图,密切关注国家重大项目的需求,以及国际产业形势发展,结合沈阳实际发挥出沈阳优势。”
梁启东进一步提出,针对沈阳的实际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功能分区的概念,明确各个发展空间的定位,据此进行错位招商,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中央政府救市,地方政府救企业。”林木西大声疾呼,要调整经济工作的重心,把企业的稳定、生存和发展放到全市工作重心上来。几年来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好,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要呼吁上层援手,地方则创造条件,使企业吸引资金入股重组。另外,融资难、贷款难、抵押难是中小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沈阳应建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和抵押贷款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上市,用市场办法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城市竞争: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多位专家提到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问题。林木西说,沈阳要在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要资金、要项目,与周边各城市的关系要由过去的竞争转向竞合。另外还可以寻求国家的政策支持,争取把沈阳经济区纳入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积极先行先试。巴俊宇说,实现辽宁崛起,真正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一定要做好城市文章,沈阳要成为这个增长极中的增长核,要做好城市经济的中长期战略策划,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科技资源的整合、城市功能的共享、政策和管理的同步,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
没有农业就没有沈阳的发展,在谈起一个城市应对危机的策略时,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农业。
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认为,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在更高层次上做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设计和规划,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不是一种恩惠,而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梁启东认为,在强化内需引导中,兼顾农村市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经济区建设,拉长农产品加工业链条,进行品牌推进,提高标准化程度,与国际接轨。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张献和说,当前发展农村金融也出现了新机遇,应当积极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
林木西说:“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要学会打好现代农业化这张牌,要向城乡一体化要市场,向广大农村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