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连载)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4)女神
标签:
巴俊宇巴兰情感巴哥故事回忆录 |
分类: 巴哥故事 |
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4)女神
我心中的格桑花
巴俊宇/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女神
每放牧归来,我和卓玛并銮同行,许多时候她向一个天真的孩子象我询问我生活的那个世界,那些都市里的那些新奇事情。卓玛告诉我她最远的地方是达折渚①,也就是康定县,她长了16岁,一直在这片高原上每天过着父辈们曾经重复的日日夜夜。
每周她都要带我去附近的寺院里听辨经,每每她都是那么虔诚的长跪②,在听诵经时她神态是那么的虔诚,那神情常常会使我把她与观世音端庄、圣洁的形象象重叠。
事实上她是一个虔诚的藏传佛教徒,从小到大她一直在规范的藏传佛教的教化中成长起来。每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她都一定到寺院里求占问卜,她常常会诵经几小时,许多时候她都会默念一些经文,祈求佛主的庇护。那几天我突然高烧不退,卓玛和阿妈特地上寺院里求来一些纸符、圣水,为我驱除病魔和灾祸。而卓玛依晚上盘坐在我的床边摇着转经筒③默默诵经,一夜未合眼。而我就在她的母亲般呵护和慰籍中,那一夜我睡得格外的香甜,许多美丽的梦幻都一个个地浮现在那一天晚上,第二天当初日升起来是我的病居然神奇的康复了。
也就在那一天在高度政治灌输下一向自命不凡、少年
轻狂的我开始悄悄重新用自己的心智感悟宗教伟力和博大。
卓玛既是神秘圣洁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经历了残酷打击后年轻人,在无助和失落中,卓玛仿佛就是我的守护女神,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有了卓玛的保护一切都会无事。而卓玛给我更多的也更是清纯、甜密的呵护和爱心,她常常用近乎迷恋的眼光深深的凝视着我,倾听着我那抑郁伤感的吟哦,而我那在落魄中一首首飘零的诗句,立即就会变成她甜美的情歌,每每卓玛都会毫无遮掩的用深情的目光望着我用藏族的情歌调把它唱出来,那么深情,那么甜美……而她唱得最多最美的还是那句:
你是东方的尼玛
我是西方的达瓦
你是上天派下来欣赏我的阿佳拉……
她的甜美神情、毫无遮掩、落落大方的表白④今天想来心中还是一阵阵的激动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康定县藏语名叫“达折渚”,这里是指炉城镇。
②公元七世纪,当藏文已经非常完善后,以藏文为载体的藏族教学活动便兴起,藏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比而言)史从这时便开创.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寺院教育成为藏地传统教育的主流.这种教育有它特殊的教育方式,其中辩经、自由学习和强化教育很有特色。
③转经筒(Gig prayer wheels)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藏区大大小小的寺庙门前,还有一排排在的转经筒,下端有可用于推送摇动的手柄,人们经常会到寺庙推动经筒旋转,称为转经。
④“阿佳拉”(藏语意为“情人”)。藏族姑娘对爱情表达得非常直露,藏学专家是这样解释的:藏族姑娘之所以对爱的表白非常率真,不像内地姑娘那样委婉,这是环境使然,因为在这地广人稀的高原上,男女之间遇到的机会不多,想说的话,就得马上说。否则,错过之后,就会各自天涯了。
--欣闻青藏铁路通车有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