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要嫁这样的人
巴俊宇/文
今天是腊八,常言道: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今天是入冬以来沈阳最冷的一天!我因身体不适,精神恍惚的懒在家里,若不是博友们来看我问候腊八,我几乎都把这些忘记了,闲来无聊,想起一些生活点滴,记下来或作记载或作感悟。
——巴俊宇题记
近几日,感风寒,一个人懒在床上作顾影自怜状。周一开教代会,作为特邀代表须列席,爬起来,开车往浑南,一路寒风冽冽令人颤栗。阿军早早的在门口等我,叫我有了一丝温暖。
阿军是我的好同事,好朋友,是一个省级工程中心主任、教授,也是国家863计划的项目负责人,是一个专业素质很高的科技人员,也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负责人。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平时他总是半开玩笑的称我为“领导”,其实他才是
“领导”。
学校科学会堂进门时我自然走的是那个富丽堂皇的大转门,阿军却走的是离他最近小侧门,他说:这个门距离最近,用力最小,无用功也最小。而我却抢白他说:走大门多大气多有感觉!可他说:你那个感觉有什么用?我顿时哑然了。这就是两种思想方法的人的不同观点,想到自己一生诺多无用的“感觉”,真是平添了一丝悲哀……
午休时他扯着我去各部门走动一下,到了一些办公室门前,我下意识的敲门推门,可阿军却把我扯到一边,他低头看了一下钥匙孔,看到横过来了说:走吧门锁着没人!这一回我再不和他争辩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实用性和细心。
我是学社会经济学科的,因为理工类学校需要文科人才发挥人文科学影响,所以我才被引进。不过我水平有限,没有发挥影响作用,反而倒是被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学术环境“影响”
了许多,不知道是无奈还是庆幸。
自然科学追求确切性,分门别类的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是在中古时期中国浑然一体的自然哲学体系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思想形成。典型的思想方法是1+1=2,它的形成这在千百年来浑浑噩噩的道德教化,权力至上“说你行你就行”的官本位文化体系中,又是多么必要和及时。
人文科学与之不同,它不追求确切,也不可能也似乎没必要追求确切。它的思想方法是1+1=
@#$%^&*……~!
但是如果把社会科学看成是不讲科学的“占卜术”这又是大错矣!它是与自然科学并行的又一科学体系。就像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一去不复返,不可逆转,不能实证,无法试验,在无限偶然中体现必然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这是我对它的一种描述,虽不是科学定义,但也足见人文科学的特质和意义。我的恩师费孝通早就发出
“自然科学越发展越需要社会科学”的呼唤,可这在中国多多少少还被“说你行你就行”的官本位思想毒化的时代中,社会科学最多也不过是政治家们的“婢女”,处在很尴尬的地步,与自然科学比似乎没那么“骄子”了。
话扯远了,其实我不想说这些玄乎的东西,还是想说说和人生离的近一些感触:还要说那个阿军表面上看,逻辑严谨,思维慎密,整天是图纸什么的,其实内心里也是一团火:办公室里挂着自己拍的照片,时不时读读十四行诗。我是说不是理科思维的人就没有人文精神,就像文科的人不是就不懂逻辑一样(我少时还是数学、物理课代表,少年无线电爱好者)。理性和感性从来就是共同存在人的灵魂中,如果说爱因斯坦是个相当不错的小提琴手你一定不信,可千真万确!还是这个阿军平时里总是酸唧唧不知道讽刺还是羡慕地说:“我们哪能和你比啊,又是诗人,又是经济学家,又是浪漫,又是哲学,又是人生,连秘书都是女秘书”,可真要和他换助手他就不干了,可他自己却努力的感悟人生。这个人在生活中绝对是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家里外面打理得条条有理,一板一眼,好像什么都是用数学模型精确计算过,却也从不放弃浪漫。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浪漫感性的人低能弱智?》其实其间一些思考和感慨由来已久矣。
我这个人一生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是个及其矛盾的人,我不止一次的剖析过自己:我是怎样的一个乱七八糟、充满矛盾的人,一个极其自卑又极其自负的人,一个极其感性却又奇迹般地从事极其理性工作的人,一个经历了许多许多却又天真烂漫的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抑或根本就不想长大的人。细细想来真是无用,就像那座古塔,远远望去很是岸伟,迷人,走进一看残垣断壁,濒临坍塌——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所以我注定了我一生的孤寂和潦倒。
我想起有一天,我本来很累却要赶场去两个地方的酒局。都是好朋友,碍于面子不好瞎了大家的美意。我扯着阿军和我一起,阿军却断然拒绝:“我得去接她去”!他说得“她”就是一个最近燕尔新婚妻子,面对阿军我真是自愧弗如!我突然感到一个女人拥有这样的人做丈夫其实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