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之一:
沈抚同城:东北崛起“第四增长极”,沈阳建设“第五直辖市”!
——浑北生态区建设必须处理好与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关系
巴俊宇/文
(抚顺是生我的家乡,沈阳是我定居的第二故乡,沈抚同城化将使我的两个家乡融会为一体。省委关于浑北生态区战略性的构想,无疑是沈抚同城纽带和切入点,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沈阳市政协、抚顺市政协联合主办了以“加速沈抚同城化步伐,推进浑北生态区建设”为主题的政协论坛。我格外的兴奋,又一次强调了我早就提出沈抚同城化以及其深层次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我在为家乡的发展献良策......)

浑北生态区战略性的构想,所涉及的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性意义也更非同寻常,这其中既有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又有城市经济发展与合作;既有生态经济实践,又有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的思考;在实践中涉及生态与城市关系、生态与社会关系、生态与经济关系、生态与文化关系等诸多复杂关系需要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因而完成这一战略设计,实施这一战略构想,要求我们必须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全面、系统、理性的研究和思考着一问题,而运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理念和思想理论,用思辨的思想来分析和指导这一实践显然是浑北生态区发展建设的前提思路。鉴此,本文试就浑北生态区建设与城市群合作发展关系、方面做粗浅的、思辨性的思考和论述,以为浑北生态区建设之参考。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继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2.区域合作受到重视,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大都市圈内的合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的措施和行动,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快。3.三大都市圈的带动作用显现。三大都市圈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三大都市圈尤其是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其在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据测算,在4亿转移出去的农民中,至少有1.5-2亿成为两个都市圈的居民。同时,三大都市圈是中国创新和变革力量的积聚地。WTO所需要的变革和创新资源几乎都在这儿。另外,三大都市圈有着相对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比较透明的法治环境。三大都市圈一定程度上就是全中国经济的缩影,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4.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已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其经济起飞阶段,伴随着工业化的同时,是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也必须形成一个城市集群,无论是企业或城市,只有发挥集群的力量,才能有效扩大这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规模效益,也才能够共同发展。可以预见,在区域发展中,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5.区域发展差距仍处扩大阶段。对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三大地带的发展差距在持续地扩大。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二)城市化和城市群运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于中国重要挑战中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还不到30%。城市化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成为快速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巨大瓶颈",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集聚的"巨大瓶颈"。
中国城乡形成二元化结构,严重妨碍社会财富的集聚。社会结构不变,将影响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城市化的本质意义就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世界银行认为:国家GDP达到1万亿美元是一个标志性台阶,意味着财富积累将步入新的航道。与国际已有的经历对照:美国的GDP总量在1970年达到1万亿美元,在10年后的1980年,GDP总量达到2.7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总量在1978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其后的10年中GDP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在2000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依照国家规划在其后的10年,预计GDP再增加1万亿美元。为什幺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使GDP增长了1.7万亿美元,日本增长了1.4万亿美元,中国分别比他们少增长0.7万亿和0.4万亿美元?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注意到美国当时的城市化率超过87%,日本的城市化率超过65%,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时,也许就不难理解由于城市化率的差异所导致的财富集聚能力的差异。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65%;美国经济起飞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72%;而中国在1985-1995年间,从农业人口转移出去的人口,即使包括临时流动的人口在内,也不超过10%,这将大大限制中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张。
中国城市化显然眼是包括区域经济振兴在内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尽管行政区划叫经济区划由他的局限性,如诱使地区保护主义、区域经济联系断裂、结构趋同、重复浪费、缺少互补等,但应有其合理性对经济成长有不可或缺的的功用,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大城市区(群),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城市带,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城市圈,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形成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意。
(三)东北辽宁东部城市群将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中心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借助于综合运输网络的通达性,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而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围地区三大城市群之后,以沈阳东部城市群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已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将会在拉动全国经济中发挥无法取代的作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有深、港这样国际性大都市依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上海这样国际性大都市依托,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围地区由北京和天津两座国际性大都市依托。

东北振兴必须要发挥东北辽宁东部城市群为中心第四增长极作用,如果说发挥其第四增长极更需发挥城市群作用,那么沈阳东部城市群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必须有一个“核”——超大型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承载,这就客观上要求在这个区域中应有个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沈阳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要促进这个经济核心的聚集和裂变,就要充分借助和运用国家行政政策以及行政区划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促成这个大都市的发育,需要以沈阳为核设立中国第五个直辖市,即划辽阳、抚顺、铁岭卫沈阳的卫星副城,组建浑南、沈北、沈河、和平、铁西、大东、皇姑市内七城区,取消沈阳郊区和农业县就近划归其它城市,形成人口约为1000万的直辖市建制。原辽宁省会迁至在锦州或葫蘆島一线,全面拉动辽西经济并与京津塘联动。大连继续保持沿海开放的态势。而以沈阳区域性中心国际大都市与长春、哈尔滨并形成城市发达带进而辐射东北全境甚至包括远东及整个东北亚。以拉动整个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腾飞。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好沈阳东部城市群的文章,进而促进培育沈阳经济区的发展。而前提则是如何推进东部成市群的一体化进程。
(四)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于沈阳中心城市作用
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在这方面,沈阳应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或带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沈阳市应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把自身做强做大,提高自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能级差,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认同感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沈阳应从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使命感,通过加强对整个城市群的融入意识和服务功能,切实有益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因此,应强化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强化沈阳中心城市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功能性服务,在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强化商品生产中心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服务功能。二是强化沈阳中心城市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基础性服务,在集散功能方面,要增强沈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沈阳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增长极作用,沈阳应成为辽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性城市,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五)浑北生态区发展建设是促进沈抚同城化、推进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步伐突破口

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辽宁的重大举措。沈抚两市人民来往相当频繁,交流日益密切。完全可以说,现在沈抚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步伐越来越快,幅度也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势头,抚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西进”战略的基础上,在产业发展上,扬长避短,避免同质竞争。大力发展抚顺优势明显的产业。抚顺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位置和影响,把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作为抚顺的主导产业,尽快建设享誉国内外的“抚顺化工城”。主动为沈阳的优势产业提供协作配套,延伸拉长产业链。沈阳的工业基础强大,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闻名全国,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势在必行。这就为有能源、原材料基地之称的抚顺加快发展,以及结构趋同的工业企业的靠大附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沈抚两市同为老工业基地,很多优势为两市所共同具备。惟一正确的选择是,想方设法与沈阳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承接沈阳的产业转移。作为中心城市,沈阳的发展将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而当一个地区的产业日趋成熟时,必将向周边地区进行转移。抚顺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承接沈阳的产业转移,实现共同发展。在资源共享上借力借劲,充分利用沈阳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从抚顺市中心出发只有45分钟的车程,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抚顺的机场使用。沈阳的金融、信息、餐饮等产业设施十分发达,也完全可以为抚顺所用。在环境保护上,沈抚两市更应该相互联手。改善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浑河流域内植被、水质和生态,严格限制森林采伐,防止对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城市绿化体系,以道路、河岸绿化网络为支撑,加大与沈阳相接地区的绿化,形成沈抚一体的生态绿化带。

借助沈阳中心城市之力,与巨人共舞,同先进同行,必将促进整个地区实现快速发展。沈抚走同城化道路,首先规划要同筹,然后是产业同步,交通设施统构,市场同体,浑河污染同治,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旅游同线。在某种意义上说浑北生态区发展建设是促进沈抚同城化、推进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步伐重要节点和突破口。


节选自巴俊宇在论坛上的演讲《浑北生态区发展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2007.7.10于沈阳棋盘山某培训中心国际会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