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清事件带来的思考之一:重新审视网络的魅力

(2006-08-04 00:22:31)
标签:

巴俊宇

巴兰

寻找满青

分类: 巴哥随笔

    

     满清事件带来的思考之一:重新审视网络的魅力

 

巴俊宇/


    

    满青的事情似乎告一段落,我也好像能安静一些了,坐下来回索几天来发生的事情,真还是有些感怀和收获的。

 

    这几天虽然大学已经放假,可对我来说,却没有时间放假,除了课题外,还有政协和党派的工作以及政府的一些论证工作。那天好不容易休了,睡了个大懒觉,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笔记本自然地进入了我的博客,一看留言的提示我就下意识地知道我的博客被超常的关注了,我非常害怕和不喜欢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由于新浪博客首页上了我的那“信”几天来我这里喧闹的让我无法忍受。

 

    我是个很乱套的人,经济学与诗歌,理性与感性,哲学家与诗人,浪漫思考与冲动的逻辑之类的矛盾和“二律背反”都充分地集中在我身上,无奈只有以“学者过于入世了,那就变成了庸俗,那是媚气;如果过于出世了,那就变成迂腐,那是霉气!这两种我都不屑于去做,我只想做我自己。”这样的托词来自我嘲解了。反而倒是博友们似乎很理解我,请看大家转贴我写给满清的信的““转贴缘起”:“博友巴俊宇教授,昨天的悲情诗人,今日的经济学家,一个经历坎坷,灵魂孤独的多情才子,工作繁忙,烦恼诸多,却如此关心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离家出走的儿子,令人感动.他多次在博客,BBS上发贴,呼吁大家帮忙寻找这个叫满清的离家出走的大学生,还煞费苦心,用心良苦地给他写了这封循循善诱,推心置腹的信.希望博友们广泛转贴,期望浪子早日回头……”

 

    其实真正的缘起都源自于这个心理内向很有个性的出走大学生,今年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那天我写了《母亲认识的雷锋》的文章发表在我的博客上。可能也是因为上了首页的缘故记得那天看的人很多,有许多的留言和评论,我也看不过来。但我突然从纷繁的留言中发现了满清父母亲留给我的求助留言,介绍了满清的情况以及他们焦虑的心情和凄苦的现状,那时他们建了个寻子的博客,那时候那个博客静悄悄一个人也没有,伴着那凄婉的音乐,那痛楚万状深深的揪痛着我的心,我第一个留了言并发誓要帮助满清的父母走出困境。

 

    为什么满清父母要给我留言:我现在分析一下  首先是因为雷锋,可能满清父母看我写雷锋的故事就下意识地联想这个人在思想境界上和雷锋有什么关联。其实他错了,我除了出生在雷锋牺牲那个城市外,没有什么联系的,我很普通,很现实,很天真,经历很多,毛病不少。我具备了所有现实人所具有的一切“庸俗”当然我也毫不例外的具备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一切 “高尚”。其二,满清的父母把我当成了“名人”,以为可以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来帮助他们。但他又错了,我的行为证明了我不是“名人”,(在我看来出名和成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不屑那些出名的“名人”并不等于我没有成名成家的梦想—此注)。对“名人”来说别说是作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闲事”,就来连回复这样简单的事他们都不肯做。所以我说“名人”是从不回复的,回复的就不是“名人”,我不仅回复了还作这些“闲事”,我一定不是“名人”了。

 

    既不是善人,也不是“名人”,充其量是个良心没泯灭的、有一点公德和血性的、热心肠人而已。而恰恰是这一点满清父母是对的,也许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天然性格使我受不了这些,所以我就关注了一下,于是我被无端的搅缠在了这宗寻子的网络事件中。

 

    寻找满清,从今年三月五号我第一次看到满清父母给我的留言求助到今天整整三个月过去了,而从7月20日我再一次接到满清父母的求助明确希望我利用我的影响动员媒体来帮助他们后,在我博客上发出了《请各位伸出援手,帮帮这对可怜的父母》到后来我写给《教授写给出走的大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并转贴在新浪杂谈以及后来为了把握思路第2、3个帖子《呼唤出走的满清,更呼唤沉沦的公德和理智的善举!!》《对网友们说:寻找满青,好人做到底》以来也整整10天了。这期间有新浪杂谈的置顶和讨论,有新浪博客的首页专论、一直到后来包括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各媒体的关注和介入把寻找满清的事情推向了一个高潮。其中有对这一事件是非曲直的评论;有针对运用网络的方法(时髦词叫做炒作)的不同看法;由各媒体对此事的关注的新闻角度的不同;甚至有对当事人是是非非批评和谴责…… 但这一切都无不例外的紧紧的和寻找满清,和这个不幸的家庭联系着……当然不乏冲动过火,也有尖酸刻薄,既有无聊的恶搞,也有冰冷的说教,既有同情和感动,也有深入地思考,既有悲情的感染,也有理智的劝慰,当这一切如凶猛大潮涌来时,叫人不知所措,悲凄当事人,正派善举者,客观媒体,喧闹的网络都是如此。

 

    可能由于职业或经历过于复杂的原因我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本想这事情掀起来后我非常想歇歇了。可又一想既然一切由我那篇《信》引起,既然我最早介入这件事,既然我们已经向满清父母伸出援手,那么我就不能坐视,更不能撒手不管。我一直保持与满青父母的热线联系,指导他们如何面对网络和公众媒体,甚至把握着某种方向和进度。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新浪博客,新浪杂谈,心浪博圈以及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好人们在为这一事件起着绝对的关键、主要的作用,大家虽然在纷乱之中却有一种莫名的默契,这种默契即使是和我配合多年的老搭档、助手都无法比拟,那简直修炼到的“灵犀一点”高妙的境界!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满清的事情从网络的规律来看似乎经过了高峰期进入了平缓阶段,好像尘埃落定了,但就寻找满清的活动来说仍然处在高峰阶段,心浪杂谈的寻子专题正在产生着进一步的传播和思考的作用,而包括新浪博圈在内的广大博友们通过互相转贴包括我的那封信在内的许多关于寻找满清的各种信息,以及网络上的更大范围传播更是在更恒定的层面产生着后发优势作用,而如果要从满清事件思考当今大学生的家庭心理文化的研究探索那仅仅是刚刚的一个小发端……

 

     满清事件对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带来一些深层的思考,在这一事件的一个阶段性过后,我有很多的感触和思索,而首先那就是对网络的思考,如果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一直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着一种莫名的抵触,认为网络中虚幻、扭曲、无聊、变态的东西太多,所以我对于网络是排斥的,网络运用基本上是网络办公和新闻浏览。但是博客使我与网络有了更紧密地联系,自从年初开博以来博客给了我无数的欣喜和鞭策,也令我有很多的惆怅、不满和鄙视。我曾经不无欣喜的表达了我对博客美好的感受:“博客就像一个舞台,有无数双眼睛和心灵注视着你与你共鸣互动;博客就像一座教堂,只有上帝在耐性地倾听着你的心声并给于你力量和安慰;博客就像一面镜子,对着镜子里的你自己你可以说和谁都不能说的话;博客更像你热恋的情人,你疼她、恋她、宠她、关心她,她会回报你蜜样的爱的感觉。”也曾以《坚持自由文明平等人文精神的导向是博客的前途和未来》《别了!无聊的网络媚俗之风》等文章表达了我对网络的忧虑和对博客导向的强烈的不满情绪……

 

    但满清事件过后,一切都在改变着,不是网络在改变,而是人们的感受和认识在改变……看到这么多善良的人们在关心一个不幸的家庭,看到社会各方面伸出援手,看到网络神奇的传播效能.我就一直在内心里深思:怎样理智的看待网络?怎样重新审视网络神奇的魅力?

 

    对于博客我是属于悄悄的来,也许会悄悄的走的那种,我只是怀着新奇的感觉去体验我想感受的一切,我不缺少光环、掌声、鲜花之类,只不过在不同的场合和圈子而已。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种感觉要和现实世界里更为真实和自由。现实中我们用的都是真名,可说的大都是些假话;而网络中我们都用假名,却都可以尽情地直抒胸臆,哪怕是打情骂俏,甚至不可告人,但那种感觉是真实的。有人说大凡沉湎于网络者,都较内向,或在现实中失意,进而企图在虚拟中寻求平衡和慰籍。其实谁又不需要这种寄托感和慰籍呢?问题是如何能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才是社会美好和和谐的表现,网络如果说是科学进步的产物,就应该是促成两者相融得东西,否则就应改造它或合理运用。所以我不仅在现实中用真名也说真话,在网络中也用真名说真话,这就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所有对网络的挑剔和不满都来之于你内心,来至于内心的不平,如果说网络是功利的、浅薄的、庸俗的、甚至于扭曲变态的,那么这种功利、浅薄、庸俗、扭曲变态恰恰来至于社会,是社会的功利、浅薄、庸俗、扭曲变态的一种折射。因此也来至于我们每个人,来至于每个博客是否有个健康、平和、善良的心。那我们现实世界里的所有遗憾是不是会在这虚拟世界中有所改善和有所弥补呢?

 

    如同现实社会一样问题总是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在对网络总总不禁如人意的地方感到强烈的不满时,我们又会强烈的感受到她的魅力和力量!它是那么的宏大!是那么的宽容!那么的深邃!那么的充满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就如同现实社会虽然有那么多的不禁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存在,主流社会或社会的主流却以不能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那滚滚向前的力量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纷纷扰扰之后,反思援助满清父母的网络联手大行动,经过一些深思和反思有些事情似乎要明晰起来:

 

    网络是虚幻的,可她又是实实在在的;博客是媚俗的,可她又那么正直、善良、深邃而充满人性;论坛是混乱的,可在混乱中冥冥中一种力量在掌控着理智的主线;网友们是良莠不齐的,但就人性而言善心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

 

    到了给职业八婆“平反”“正名” 的时候了,那是一个网络精灵的另一个“马甲”,尽管不择手段的炒作上不论手段和结果人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她的动机是无可挑剔的。

 

    到了给巴山夜雨心浪博圈表彰的时候了,那是一群善良、热心、聪明的网络精英们,他们已经并且还在继续的努力,为了一种价值理念而不懈的努力着。

 

    到了给新浪杂谈请功的时候了,那是一个自由的论坛,一个活跃的论坛,一个理智的论坛,又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论坛,这样的论坛怎么能不更加的活跃而富有生机呢?

 

    到了给新浪博客树碑立传的时候了,作为全国博客最大而最活跃的博客平台,不仅是它商业运作的成功策划,更是一种自由与平等的人文精神理念在媚俗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恒定的本色,

 

    到了给所有参与满清事件报道的各方面媒体网站叫好的时候了,在这个事件中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那种超越自我的新闻精神,快捷,广泛,真实而积极的报道永远是人类社会最高级的语言。

 

    到了对所有关注关心、参与转贴,转载的博友们、网友们说声谢谢的时候了,满清与你们素昧平生,像我这样的“号召人”所谓影响不是你们献出爱心的理由,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你们的大慈大悲,来自于你们的善良和社会公德意识,你们的每个转贴、留言、意见、评论最终汇成了这首博爱的颂歌。

 

      这场轰轰烈烈的献爱心网络寻子联手大行动,到这个时候似乎告一段落,但寻找满清的活动其实刚刚开始,我们的目的是找到满清,所以寻找满清的活动更在另一些层面更恒久而深入地进行着,而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化解他心灵中的结,恢复一个家庭的完整和欢乐。我们还要关心更多的离家的孩子们,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类似和不类似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关心,思考。这些都需要无数纯净善良的心。

 

     让我们在重新审视网络的魅力同时,不断净化我们的灵魂吧!

 

                                                         2006.8.4  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