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品牌大趋势:哪些企业是赢家?

标签:
时代周刊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2022时代全球百大最具新能源品牌竞争力 |
文/李光斗
美国《时代周刊》(Time)公布了2022年度“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榜单”(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Companies)。2022,面对没完没了的黑天鹅与灰犀牛、受通货膨涨威胁的世界经济,哪些企业跑赢了大势?中国有哪些企业新晋上榜?又有那些企业落跑?

黑天鹅、灰犀牛、能源危机、饥荒威胁,2022年世界形势仍旧风谲云诡。有困境就有求索,有危机就有机会,《时代周刊》今年发布的榜单上就有很多企业因这四个维度的强化无形中提升了全球影响力。
在2022年《时代周刊》的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美国的辉瑞(Pfizer)
在2022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榜单上,涉及医疗和大健康产业的企业比比皆是,其中有一家美国公司Rendever将VR技术服务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建立了一个帮助老年人通过共享体验克服社会隔离的虚拟现实(VR)平台,应用虚拟3D技术,针对老年人开展虚拟社交、情感交流和照顾、看护服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巨大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老年护理市场的主力,更有希望成为“拯救”老龄化的刚需希望。

2022年,全世界再次陷入传统能源石油与天然气的危机漩涡,涟漪效应折射到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榜单上就是新能源公司显得格外突出。其中一家名为第一引擎(Engine No. 1)的投资基金,甚至以激进的投资理念,成功推动美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改组董事会,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向新能源转型,削减石油产出,降低排放,包括拨款
30 亿美元用于围绕碳捕获和其他减排技术的研究,以提高这家石油巨头在一个正在摆脱化石燃料的世界中的地位。另一家位于瑞士的Climeworks

传统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开发风潮之后,新能源应用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的EV Connect
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黑天鹅与灰犀牛强化了人们的焦虑,也促使人们思考本真简单的幸福与安全,也许如海子诗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幸福的人。在2022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百强榜单上还有很多新食品公司,其中有家美国公司,名称即为不可能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名起得挺奇怪,但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肉的公司,即用植物制造的食品来取代动物食品。Impossible Foods通过生化科技技术把植物变成肉类食材,在保持 “美味口感和动物产品般的质地” 的同时,剔除胆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不仅免除了屠宰动物的环节,而且还可以显著减少传统动物农业对环境和土地使用的影响。占据食品科技发展前沿的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资本的热捧,融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前景广阔,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5%,预计2025市场规模年将达到279亿美元。曾经,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只在昂贵、时髦的餐馆供应,现在它们已经爬上了汉堡王等大型连锁快餐店的菜单。而且,近年来,快餐连锁店人造肉的需求明显好于独立餐厅,进一步推动了Impossible Foods的业务拓展。

有人造肉自然还要有人造奶搭配,榜单上的美国公司Perfect Day同样抓人眼球。Perfect Day出身不凡,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孵化的创新公司,通过生物科技制造以纯素乳蛋白为原料的牛奶、冰淇淋等产品。Perfect Day声称它们的产品不同于实验室培养肉,不用从动物身上提取基因,却可以与工业化养殖生产的乳蛋白相媲美,是更友好的“乳蛋白”,无乳糖、无激素抗生素类固醇、无胆固醇、更健康的食品、更长的保存时间、对地球环境更友好。

人造肉和人造奶成为未来新食品的发展方向,看来不确定让人们更加关心更具亲和力的粮食和蔬菜。
面对今年的影响力百年榜单,埃隆马斯克一方面对特斯拉去年入榜“颠覆者”,今年却落选耿耿于怀,另一方面也会感受到今年榜单上SpinLaunch的挑战锋芒。SpinLaunch是美国的一家全新的火箭发射公司。传统的火箭发射是用化学燃料点火发射,而SpinLaunch利用真空密封离心机技术,利用地面系统以数倍于声速的速度旋转火箭取得势能,说白了以前的火箭是用燃料点火获取推力发射出去,而SpinLaunch的火箭可以大力抛射出去。这是火箭发射的一场奇妙革命,理论上能够更频繁地火箭发射,可能每周甚至每天都发射几次,而且可以节省不少昂贵的燃料,它的低轨发射价格上甚至可能会降到50万美元,远远低于埃隆马斯克治下Space X的发射价格。SpinLaunch正以非常高效的商业节奏及业界更高的性价比对Space X形成威胁。

2022年全球最大的灰犀牛大概率上应是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持续加剧,有短缺焦虑就有需求追捧。美国的联合包裹服务(UPS)与丹麦的马士基(Maersk)两家物流巨头分别高居百强榜单行业巨头的第3与第7名。随着业务的全面复苏,全球快递物流巨头联合包裹服务的营收、净利与股价屡创新高,雄心勃勃的UPS在2023年业绩指引中预计2023年营收将达980亿美元至1020亿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约为12.7%至13.7%,2021年-2023年的累计资本支出约为135亿美元至145亿美元,调整后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大约在26%到29%之间。为提升社会影响力,UPS在其社会与公司治理中期目标中(ESG)做出承诺:到2035年在全球小包裹业务中,每个包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以2020年为基准年);公司设施100%由可再生电力供电;其全球机队使用的燃料中有 30% 是可持续航空燃料。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输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近几年,海运一箱难求已成常态,马士基更是迎来了影响力高光时刻,极为特殊的市场环境促使马士基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和盈利,2021年马士基营收618亿美元,净利同比增长高达522%;同时马士基在物流管理、码头运营、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方面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同样,中国的头部企业在2022年度“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榜单”也面临收之桑榆,失之东隅的境遇。2021年上榜的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滴滴出行、大疆今年都跌出了榜单,今年只有四家中国公司上榜,分别是比亚迪、TikTok、Shein和宁德时代。
比亚迪是二度登榜,延续了去年的影响力领先。对此,《时代周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已经开始,而比亚迪正在其“扩大新能源交通规模”的战略下快速发展。同样,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宁德时代,被《时代周刊》称为具有杰出的颠覆者影响力,位列整个榜单的第97位。
作为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也是再次上榜。虽然TikTok在2020年遇到了美国政府的无端打压,但现在已经起死回生,而且规模越做越大。TikTok的全球用户已经超过10亿 ,2021年在美国的平均观看时间超过了YouTube ,在美国的下载量也超过了竞争对手Instagram和Snapchat。《时代周刊》对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社交娱乐业务取得的成就高度评论,给出了“爆红”(Viral Sensation)的核心评语。

全球百大影响力颠覆者榜单上还有一家Shein是来自中国的公司。与TikTok一样,Shein在国的知名度与可见度也不高,但在全球app 的下载量上已超越亚马逊,成为美国IOS和安卓两个平台下载量最大的购物APP。Shein是一家国际化的B2C 快时尚跨境电商公司,针对全球的年轻消费者,提供快时尚服装。Shein充分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将价格做的便宜到让欧美消费者时常不敢相信,所以在全球时尚少年中拥有众多的拥趸,增长势头非常凶猛,年营收已近100亿美元,连续8年营收实现超过100%增长,成为国内销售额最高的跨境服装电商,年活跃用户逾2000万。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被评为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为了编制本次榜单,《时代周刊》征集了来自其遍布全球各个行业的编辑和记者以及行业专家的提名,将榜单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企业先锋(Pioneers)、行业巨头(Titans)、领导者(Leaders)、创新者(Innovators)及颠覆者(Disruptors)。其中,“巨头”公司包括苹果、比亚迪、福特、IBM、微软、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伟达、辉瑞、Netflix、迪士尼和亚马逊。对于苹果,《时代》认为,整个2022年苹果都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它在隐私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比如推出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推出意味着苹果靠着隐私牌成为营销赢家。领导者企业则包括美版“饿了么”DoorDash、Spotify、索尼、民宿巨头Airbnb等企业。
《时代周刊》在遴选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时,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具有非凡影响力与代表性,而非企业的规模大小,最终入围的企业取决于多项关键因素的评分,包括其代表性、影响力、创新性、领导力、抱负及成就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100家上榜企业,而这100家企业仍然以为美国企业为主,当中70多家总部在美国,10家企业总部在欧洲。相比欧美企业在众多领域的影响力的领先地位,中国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征途仍旧任重道远。
附:2022年度《时代周刊》“时代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公司榜单”(名称及总部所在地)
行业巨头(TITANS)
亚马逊(AMAZON)
辉瑞(Pfizer)
联合包裹服务(UPS)
Alphabet(谷歌母公司) 美国
第一资本(Capital
One)
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 美国
马士基(Maersk)
NUBANK
福特(Ford) 美国
国际商业机器(IBM) 美国
Meta(脸书母公司) 美国
微软(Microsoft)
苹果(Apple)
沃尔玛(WALMART)
英伟达(NVIDIA)
比亚迪(BYD Co. Ltd.)
迪士尼(Disney)
奈飞(Netflix)
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美国
领导者(LEADERS)
HYBE 韩国
声田(Spotify)
爱彼迎(Airbnb)
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
EV Connect
Upwork
索尼(Sony) 日本
Calm
Nextdoor
HOK
Curaleaf
Impossible Foods
沃旭能源(Orsted)
Nykaa
巴塔哥尼亚(Patagonia)
巴黎世家(Balenciaga)
Kami
Reddit
Revolut
苏富比(Sotheby's)
DoorDash
沃尔格林(Walgreens)
创新者(INNOVATORS)
Rivian
SoFi
莫德纳(MODERNA) 美国
Guild Education
Climeworks
NoTraffic
Peanut
Klarna
Grammarly
Modulate
Pigeonly
Flexport
Joro
Rendever
Athletic Brewing Company
Perfect Day
Fading West
Flock Freight
Allbirds
Wyze
颠覆者(DISRUPTORS)
Engine No. 1
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TikTok(抖音)
Opibus 瑞典/肯尼亚
Starry
SKIMS(卡戴珊创立) 美国
Twiga Foods
Thrive Market
Supergoop!
NSO Group
Divvy Homes
GoTo Group
Shein
Paxful
GoodRx
The Pinkfong Company
宁德时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中国
Too Good To Go
Sonder
SpinLaunch
先行者(PIONEERS)
Kaling International 美国
Green Mountain Power
Bicycle Health
OpenSea
Rec Room
Together Labs
Astroscale
Biobot Analytics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IonQ
The Sandbox
Redwood Materials
Trek Bicycle
BlocPower
FOLX Health
OpenAI 美国
Be Rooted
Wonderschool
Axiom Space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