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那片海(下)
标签:
滴水丹屏芝麻滩日出四大天主教堂外婆的澎湖湾旅游 |
分类: 走走-旅行散记 |
有一个顺口溜:
找一个岛,太阳起得不太早,同行的陌生朋友,醒来连名字都不知道;
找一个岛,月亮爬得不太高,谈天、喝酒、说笑,还有螃蟹围着客厅跑;
找一个岛,走路走到快睡着,偶尔想被人打扰,只有牛过小路在吃草;
找一个岛,衣服穿得少少就好,实在找不出烦恼,只好翻翻口袋里的旧船票......
说的就是涠洲岛,这个海岛保持原生态和自然美,可能是鲜为人知的原因,也可能是交通受海风影响或平常乘坐者害怕晕船等其它原因,总之,岛上游人还不算多,这里相对私密,属于一个少数人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穿过大片香蕉林,沿着台阶走下,来到了滴水丹屏。青藤,绿树,黑壁,层间裂隙水滴如珠帘垂挂,海浪在岸边石壁上留下条纹层层叠叠,鬼斧刀工。通往滴水丹屏,要经过一条又平又长的白色沙滩,沙白浪细,细观比较,比石螺海滩差些,但比北海银滩有过之而无不及,沙滩临时帐棚下有几家渔民在卖海鲜及摆大排档,若有空也可以坐下来饕餮海鲜一顿。
原计划安排一大早去芝麻滩观日出,因天气原因,只好放弃,后在去天主教堂的路上驻足观望,沿岸坑坑哇哇的,颜色像黑芝麻,故海滩取名芝麻滩,现在上岛门票上景点只有五彩滩名字,是不是为了更形象的描述海岸五彩缤纷的海蚀、海积地貌?无从知晓,问当地人也不清楚。
教堂门顶端是钟楼,高耸着罗马式的尖塔,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涠洲岛上住有一万六千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其中三分之一居民信天主教。从芝麻滩绕行一段环岛公路,终于来到了盛塘村的天主教堂,岛上一座最欧化又最古老的建筑,全国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根据介绍,这座法国大教堂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1880年),当时还没有钢筋水泥,建材全取自岛上的珊瑚、岩石、石灰拌海石花及竹木建造。经历上百年风霜,教堂保存完好,高大坚固依旧。
教堂大门大开,可以进内参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