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2009-05-10 18:16:03)
标签:

马六甲古城

旅游

分类: 走走-旅行散记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如果你要现代大都市生活,那就去吉隆坡KL;

如果你要旅游度假,那就去兰卡威LANGKAWI或槟城GEROGETOWN;

如果你想追随历史的脚步,那就去马六甲MALACCA。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连接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狭长水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马六甲市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海港之一,更是马来西亚的历史古城,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MElAkA SULTANATE)的都城,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占为殖民地,马来西亚独立后,被设为马六甲的州府,由于城市历史悠久,有人说,整个马来半岛其文化,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即始于马六甲。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马六甲与中国历史渊源深,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1411年至1433年,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及其子孙曾多次访问中国。据马来纪年记载,明朝皇帝把汉丽宝公主嫁给苏丹曼速沙(SULTAN MANSOR SHAH 1458-1477),并派500名宫女随从公主定居在一座山上,该山称为DEN CHINA,意为华人区。现在BUKIT CINA即源于此。由于郑和多次在此驻足,所以华人将之称为三宝山,山下还有一井,命名为三宝井。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三宝山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三宝庙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庙内郑和雕塑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在马六甲,我们下榻宾馆MAHKOTA HOTEL,就在海边,站在阳台眺望,视线开阔,前方就是传说中的马六甲海峡,两个岛屿及经过船只都在眼皮底下。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半夜雷电响起,我被惊醒,窗外风雨交加,哗哗的大雨总让人浮想起当年,下南洋的华人乘着一叶帆船飘洋过海,突遇雷雨闪电,与狂风暴雨抗争,经过千难万苦,终于进入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河交汇处上岸,那是一幅怎样的历史画面?!外面天还黑,躺在床上睡不着,干脆起床洗刷,简单吃过早餐,便往马六甲河入海口走去。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天已亮,雨后的马六甲古城干净,天空多云,整个城市周遭弥漫湿润的空气,往TAMAN MERDEKA公园,经过牛顿文化小食村(NEWTON CULTURE FOOD VILLAGE),问路过的本地人,才知道方向南辕北辙,与马六甲河入海口越走越远,赶紧回撤,沿跨河大桥右转,来到入海口。站在这个似“上海吴淞口”地方远眺,天空灰蒙蒙,海上一片平静,一座巨大的摩天轮矗立在马六甲河对岸,海峡的对面就是印尼。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一望无际的大海,写满了历史的沧桑。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当我转身回头,发生了一段美丽无言的懈逅,河堤上一辆白色似国产奇瑞的小车缓缓停在我的前面,车里坐着一位戴着头巾的马来女人,她摇下车窗,传出震耳强劲的CD音乐....当目光注意到她的脸时,她给我一个善意的微笑,在对方示好,从心底说当时很想邀请她在海边,给她照张相,画面定格:黑鸦,巨石,河岸,一位披头巾的马来女人临海站立,吹着海风,长裙随风摆动,多美的景致!可惜只能存在想象中,自己没有行动的勇气,匆匆赶回宾馆。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回宾馆路上,我才注意到,街道两边的建筑大多是一排排整齐的骑楼,楼普遍不高,一般都是两三层房,公路上跑的的士并不是很多,马六甲少了大都市风光,有的只是历史的韵味。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悠悠马六甲,河水静静的流淌,历史上这里是殖民战争的腥风血雨之地。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1511年马六甲沦为葡萄牙殖民地,为对付对马六甲同样虎视眈眈的荷兰人,葡萄牙建造一座坚固的圣地亚哥城堡PORTA DE SANTIAGO A FAMOSA,依山而建,地势险要,现在只剩下一个巨石城门。登上圣保罗山(ST. PAUL’S HILL)上,抚摸被战火焚毁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HURCH)残垣断壁,仿佛感受得到马六甲历史脉搏的跳动。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之手,1786年被英国人侵占,后再次被荷兰统治。1824年英荷签约,同意由英对马六甲实行永久管辖,成为英海峡殖民地。荷兰统治长达了100年之久,期间留下了一条荷兰街及荷兰特色的建筑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为史达德斯(STADTHUYS)和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进入荷兰街上,我们一眼看到马六甲被授予世界遗产城市(WORLD HERITAGE CITY)标志,在这条街上,有一所巴巴娘惹文化馆THE 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巴巴娘惹文化是马六甲一种很有特色的文化,是华人下南洋的见证。据说下南洋的华人来到马六甲后,因为女性极少,男性华人只能娶当地的马来女子,“巴巴”和“娘惹”即为华人与马六甲当地妇女通婚后生下的男性和女性后代。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史达德斯即总督府之意,红色市政厅,俗称荷兰红屋,约建于1641至1660年间,古老的荷兰建筑风格。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建于1753年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采用荷兰的红砖建造,是荷兰殖民地时期的典型建筑。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斜对圣地亚哥城门就有一座独立纪念馆(PROCLAMATION OF INDEPENDENCE MEMORIAL),建于1912年,前身为马六甲俱乐部,1956年2月20日马来西亚首任首相拉赫曼在此楼阳台宣布马来西亚独立,仪式在马六甲草场举行。进到馆内,门口坐一穿制服马来门卫,我用英语试问能否入内参观,他回答免费参观,里面主要主要展示马来西亚独立斗争时期的珍贵照片及文物,并有一些书出售。

迟到的旅程(六):马六甲,下南洋的韵味

 

马六甲城披上一层厚重的历史烟尘,是马来西亚华人最早聚居的地方之一。根据历史资料,华人下南洋来到新加坡,来到马六甲等地,主要出于国内环境所迫或生活贫穷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诸国为加速开发,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华工,很多华人就是在怀着追求美好未来的梦想之下来到南洋“闯世界”,此外,也有相当大一部分非自愿,以卖猪仔”形式来到马来西亚做苦力,路途中间不少命丧海上或客死异乡。“下南洋”的华人具有冒险的精神,以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成了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并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就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不得不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

 

新的世纪,中国人下南洋的脚步不会停止,新一代华人正在续写新的下南洋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