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是一个纯朴的年代。
这是一个课堂上经常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年代。
这是一个过六一节必须穿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的年代。
这是一个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酱油的年代。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那个纯朴的年代所特有的娱乐和文化,常常回味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直至热泪两行。
娱乐之一—动画片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更记得美丽的花仙子、可爱的蓝精灵、神奇的九色鹿与聪明的一休。也许那个年代的动画片远不如现在丰富,但是它却成为那个年代最美的记忆。
娱乐之二—小人书
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能想像出他们的父辈们曾经看过的课外读物是什么模样。在70年代小人书被发展到了极致,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如痴如醉地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一大乐趣。《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等等。那时候的我们,常常以家里珍藏的小人书多少来作为向同学炫耀的资本。
娱乐之三—看电视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拔儿有过小时候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的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电视剧,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对于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射雕英雄传》更具有影响力了。在班上和同学练过一阳指,学着和同学摆天罡北斗阵,用九阴白骨爪恐吓过同学,整天拿着木棍说是打狗棒。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绑沙袋;看过《射雕英雄传》就开始练降龙十八掌;看过《陈真》就开始练飞腿;看过《济公》就开始整天摇扇子。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螺旋飞球。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似乎那个时代的电视剧,各个都像今天的《还珠格格》!
娱乐之四—追星族
七十年代的人不知道“粉丝”为何物,但是却又在潜移默化的扮演着粉丝的角色。出生于那个年代的人喜欢过张行的《迟到》、程琳的《酒干倘卖无》,朱晓琳的《那一年我十七岁》;至少看过五遍以上李连杰演的《少林寺》;男生悄悄的爱着翁美龄、小鹿纯子,女生默默的钟情于霍元甲、高仓健;喜欢三毛、席幕蓉、汪国真,喜欢用笔记录一些青涩的感悟。
七十年代是一个纯朴的年代。
有人说:那时候,孩子真是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激素吃多了,发育提前,连心理都少年老成。
2006年,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36岁,最小的27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