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书·情绪

(2007-06-20 22:23:19)
标签:

感悟随笔

休闲

谈天说地

分类: 散文随笔
 

平时买的书挺多的,隔三岔五就要去买一些,但随看随丢,保存下来的却比较少。就算如此,书房的架子上也已经堆得满满的了。当然,这也是随看随丢的最巨大的原因。周末闲着无事,忽然很想看几本小说,就想去逛逛书店。

本来最常去的书店是东门外的万圣,现在却不想去了。无他,万圣很少卖小说。去哪里呢?

豆瓣书店。

这个名字挺有些川味,我挺喜欢的。书店小小的,里面的书堆积得很多,三折四折地卖着。我喜欢逛这样的书店,常常能淘到一些很稀有很古老的书。逛这种书店要有耐心有闲心,慢慢看,将一个“淘”字发挥到淋漓尽致。老板也挺闲的,自己拿本书看着,遇到有人结帐了,便放下书,拿计算器乱七八糟地算一通,报上一个数字来。买书的人多半也不争执,因为的确很便宜,付钱走人。这种感觉亦很可喜,有些闲适的滋味。

我在这里消磨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选,慢慢地选,最后提了一大包出来。逛这种书店有些休闲的意味,倒不必怀着买什么书的目的而来,却总能满载而归。说来也有很长的时间没有逛这样的小店了,不由勾起了兴致,第二天,想起了一个更好的淘书之处,便兴致勃勃地杀向图书城。

在我印象里,图书城是小书店林立的所在,最适合淘书了。听说几月前图书城完全整改了一次,那应该环境更好,书店更多才是。哪知去到一看,大失所望。几乎看不到一家原来倚街而设的小摊了。有些卖小杂货的,有卖牛肉面的,有做头发的,但书店却少之又少,简直不能副“图书城”之名。

不过印象里记得昊海楼的地下是个比较大的书店,品种很多,且去看看。一进去,又是一失望,原来的书店也早就挪走了,换了个陌生的名字,叫做“淘书公社”。且看看罢,反正都来了。一看却不由又有些惊喜,卖的都是全新而充作旧书的书,八元一斤的卖。

于是想起了在学校里的旧书摊,真是比豆瓣书店还要豆瓣。细细淘了起来。

看到了几本曾经满街满店而现在却很少再见到卖的武侠书,金庸古龙梁羽生萧逸什么的。《狂侠天骄魔女》居然还能凑齐,不能不买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跟《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居然也都凑齐了,还有后续的《兵书峡》,糊里糊涂的就买了十几本。对于还珠楼主的书真是见到了就买。觉得《蜀山剑侠传》自然极好,但是《青城十九侠》看起来更有味道一些,娓娓叙来,苗疆山水之风光,仙侠云海之奇事,尽在眼前。可惜与《蜀山》一样的毛病,就是架构极大而没写完。倒是《云海争奇记》篇幅极小,只有《青城》的六分之一,却极有趣味。而我很喜欢的《蛮荒侠隐》却没找见,看来下周还要再去一次了。

又淘到张恨水的一本《巴山夜雨》,可惜只有上。《巴山夜雨》也是我极喜欢的一本书,张恨水亦是除还珠之外最欣赏的一位民国小说家。张恨水之小说,几乎摹写了民国时期的一切风物人情,世态恩怨。《满江红》里的落拓小说家画家摄影师,《美人恩》里的小记者,《落霞孤鹜》里面的中学教师,《夜深沉》里面的车夫,以及《巴山夜雨》里的教授,各各鲜活生动,人之情人之慨,几乎被张恨水写尽了。

然而张恨水始终没有成为最一流的小说家,他之《啼笑因缘》与还珠的《蜀山》赢得了当时最大的殊荣,都有读者守在印刷机之前等着报纸出炉,但张恨水却始终没有成为最一流的小说家。据说当时张恨水的小说风靡一时,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要人读给自己听,万千人为其落泪。他的小说写的很细,历历在目,缠绵细腻,情之一字,几乎被他写尽了,但他仍然不是最一流的小说家。

因为他的小说中缺少一种情绪,一种在情节之外,笼罩全书的情绪。

小说,并非只是塑造人物,抒写情节,它需要一种情绪,来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合上书之后,或许人物已远去,情节已忘怀,但那情绪却挥之不去,在心灵中沉淀。张爱玲的乱世,余华的活着,都是一种情绪。

那是张恨水所欠缺的,他能将人写尽,将情写尽,却没再人跟情中荡开一笔。他写了无数的传奇,但却似只是在记述,却非创造。

这些传奇并不是由他创造出来的。记述与创造都形成文字,相隔一线,却有天壤之别。

而我,就希望我的文字,能负创造之功,传一些情绪给你们。

这亦是淘书的乐趣,一面淘,一面翻看,一面思索。悠闲度日,漫卷诗书,风华绝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