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政路线图

(2010-09-28 17:36:36)
标签:

第十七回

贾政

中国

潇湘馆

怡红院

宝玉

文化

分类: 圈点石头记

(报纸版的标题是“父子表情变化图”——

 

 

荣府有三条路线,大观园亦有四条参观路线。贾政宝玉路线,元春路线,贾母刘姥姥路线,和抄检大观园路线。

 

贾政是作为宝玉的尅星出现的。宝玉上学一回,贾珍的叱骂就很激烈。但是早年贾政亦是一个宝玉。前文第二回,冷子兴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后文第七十六回,说“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脂本说法)。

本回看来,贾政是个有文字分寸的人。

 

将贾政宝玉放到一处,却正是一幅好对子,其剧场效果堪比凤姐与贾母,都是绝好搭档。贾政宝玉是一正一反,一黑一白的效果。凤姐贾母是一红一绿,一逗一捧的效果。

大观园题额,没有宝玉固然没有声色,没有贾政亦无声色。假设只有贾政与门客同游,或者宝玉与清客同游,其间的对话一定是顺之则乏味,而贾政宝玉同游,是逆之则昌。宝玉的题匾吟对和信口议论,一定需要一个反对派来激辩驳正,才有味道。

 

将本回细细梳理,可以理出一张游览路线图,和一张父子表情变化图。路线图是,先潇湘馆,次稻香村,再衡芜院,终是怡红院。贾政的表情亦对应这幅路线图而有跌宕。

 

宝玉建议,在迎门山石上题“曲径通幽处”,贾政是“笑道”;在临水亭子中,宝玉弃贾政动议之“泻”、清客敷衍之“泻玉”,建议“沁芳”,贾政是“拈髯点头不语”;宝玉为“沁芳亭”题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亦是“点头微笑”。

到潇湘馆,贾政更是宽容,“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因此题匾“有凤来仪”,翻译过来就是“欢迎女领导莅临”。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在衡芜院,贾政入院之先,以为 “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入院之后,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于是改称“有趣”。宝玉卖弄植物学知识,“《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 ,贾政喝道:“谁问你来!”

 

大观园第一个旅游日,亦是宝玉的得意日,贾政对儿子褒多贬少,甚至似贬实褒。贾政虽然“畜生”不绝于口,“杈出去”“打嘴巴”声声不休,断问断喝,但是“心中自是喜欢”。小厮们因此洗劫宝玉,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作者借由贾政宝玉并一干清客之眼睛嘴巴,勾勒大观园花木山水房舍,做成有史以来中国小说中最长一篇景物记事。古典中国小说一向只用烂套写景,用诗词歌赋填塞。本回文字斑斓,,动用白描、叙事、议论、对联、匾额诸般手段,建造一座活生生的纸上园林。

 

潇湘馆本回是“有凤来仪”,“一带粉垣”,“千百竿翠竹”,小小三间房舍。衡芜院的房子比潇湘馆多, “五间清厦连着卷棚”,“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后来的怡红院,本回尚称“红香绿玉”。怡红院的内景之繁复类乎衡芜院之外景,迷宫一般,连贾政都几乎迷路,难怪后文又有刘姥姥迷路。

 

衡芜院依山。“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潇湘馆、怡红院傍水,而且一衣带水。潇湘馆是上水,“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怡红院是下水,“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园中之水,“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