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城市寓言綠皮車(发表于香港《城市文艺》第58期)

(2012-05-03 12:25:54)
标签:

皮車褃

南翔

b5

緂皮車

城市文艺

情感

分类: 发表目录

城市寓言綠皮車

                                           歐陽德彬

許多時候,站在市中心的天橋上,卻不知道路在哪里。橋下洶湧的車流來往穿梭,人行道上的路人也腳步匆匆,一望無際的是建築的森林。飛機、地鐵、高鐵,人們可以隨時出現在世界的每一座城市。交通變得迅捷,乘客之間甚至連相視一笑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分享一段經歷,演繹一段故事。城市的擴張,集聚的不僅是人口,還有人情的疏離,破壞的不僅是環境,還有悠然的詩意。

那種“慢生活”常映現在獨處的時光裏,倚在老城牆的灰磚上,數著一縷一縷的冬陽,感受著一寸一寸的光陰。在邊遠的鄉村,沐浴著黃昏時分的柔光,凝視著水漏上垂下的絲瓜。山澗裏沐浴的女人,在水裏追逐嬉戲,波紋一直蕩漾到過客的心裏。

近年來,綠皮車漸漸淡出城市的記憶。在作家南翔悠長回望的目光裏,它承載著生命之慢,從歲月深處緩緩駛來,成為一則城市寓言。南翔雖然已經當了二十多年文學教授,卻絕不是那種只躲在書齋裏的學究式人物。他孜孜不倦地穿梭在學院和民間,對文學藝術的追求立足于朴真人性和人文關懷,從細節中追溯著小人物的精神蹤跡。這種不囿於教條的審美取向鮮活感人,在學院裏顯得格外遺世獨立。我們可以從短篇小說《綠皮車》(刊載于《人民文學》2012年第2期)裏窺其端倪,茶爐工、學生、魚販子、菜販子、乞丐在綠皮車裏相遇相知,演繹著芸芸眾生相,散發著人性的溫情。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失敗者嗎?世俗常給成敗帶上財富和地位的烙印。他們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卻有情,有愛,有義,有生活的追求,這無疑給這個追求成功的時代帶來另一種味道。“菜農們早上滿擔去,晚上空擔回,利用回家的間歇,摸一把牌的有,打個盹的有,還有的,將一大把零票子攤在座位邊,一五一十,窸窸窣窣地碼好,齜牙咬下腕上一根橡皮筋,箍緊,便是油膩膩、硬邦邦、心思熨帖的一紮收穫。”這樣扎實、細膩、傳神的細節描寫,使菜農形象躍然紙上,讓人過目不忘。當一個過度渲染英雄的時代被歷史的風煙無情湮滅,世界回歸真實:沒有英雄,只有為生活奔波的眾生,沒有崇高,只有交織著善與惡的朴真人性。生活的真諦,也大概就隱藏在普通人的舉手投足間。

茶爐工所兜售的,是列車段配發的“五顏六色的水、陳年的瓜子、看不清生產日期的火腿腸和尼龍袋裝著的歪瓜裂棗。有時也配一些時興玩意:通體會發彩光的手電筒、火燒不爛的襪子和號稱戴三個療程可以根治各種頭痛的帽子。”這些物非所值的列車商品難免讓讀者心生嫌惡,但當“一雙燒不爛的襪子耗去幾乎一隻打火機,依然擺回售貨車。”又讓讀者體會到茶爐工的那份無奈,以及“他過去抹一把茶几,也無聲地貼了一張五十的鈔票在她書包裏”,又可以體會到他的善良與無私。作家深深隱藏在文本的後面,口不臧否人物,而是以白描之法使情態畢現,勾勒出一個個立體鮮活的人物。綠皮車裏沒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意象,卻能一點一滴地留在讀者的心中。

《綠皮車》是追挽之作,更是憂患之書。晃晃悠悠,老態龍鍾的綠皮車,無疑是一則城市寓言,一種生活方式的隱喻。當生命不能承受之快困擾著我們的心靈,我們是不是該慢下來,聽聽花開的聲音,看看旋舞的秋葉呢?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