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方塘
(2009-09-23 00:01:42)
标签:
短文欧阳德彬情感文化文艺散文文学艺术哲理 |
分类: 现代散文 |
月夜方塘
我是循着炊烟的草木香味走到那半亩方塘的。
那味道,仿佛来自幼时的家乡。我便是那调皮的孩童,举着鼻子朝着村头的大槐树走去。母亲唤我吃饭的声音,与炊烟的味道融为一体,把我迷住了。大槐树下的那进农家小院,便是我暖意融融的家。
走到塘边,淡月的秋夜,地上一片疏影横斜的景象。塘子称不上广阔,没有浩荡的气势。白天经过这里的时候,蛛丝把塘边的两棵白杨树连在了一起。它是一条亮线,调皮的蜘蛛卧在上面,在秋风中荡秋千。这正是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时令,杨树的叶子看似安静,心里却寻思着一次不寻常的旅行。倒是塘边的野草,有一部分已经泛黄,夹杂在绿草丛里,不知名的虫儿在里面低唱。有游鱼偶尔探出头来望天,旋即又沉进水底去了,淡淡的波纹四散开来。秋阳下注,水清且浅,塘似眼眸明亮的女子舒眉浅笑。
在淡月的装点下,目光触及方塘,彷佛我仍是那个栖居乡村的翩翩少年。这他乡的野外池塘,竟也是村东头的那个。夏天的时候,一个猛子钻进水底,循着脚印逮鱼捉虾。那次捉住了一条巴掌大的草鱼,嬉笑着把它举出水面,正欲放进随身携带的铁桶,倏然瞧见它明亮的眼睛似两颗露珠,只好把它放回。那年秋天,邻居家的黑狗子二哥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回来,池塘在夕阳下依旧波光粼粼。我时常幻想天国,竟也是一副方塘模样。
过几天便是中秋了,可是彩云追月,云掩秋空的美景,谁是知音?家乡的中秋满月,深深地印在心灵的画布上。那一夜,星星只是寥寥的几个,月亮的光华发挥到极致,地面月华如水。不知月华,是否沉醉了天空飞过的归鸟。
我童年时便对满月迷恋不已,明明正在月光下和伙伴们玩着捉迷藏,却突然被满月的皎洁和静美打动,一下子呆在那里,注视着那只天空的明眸。很明显,我轻而易举就被同伴们逮住了,他们嬉笑我不会玩捉迷藏,纷纷散去。留下我一个人静立在乡村的街道,面对满月沉默不语。它就那样静静地悬在那里,上面神秘的印记,那真的是奶奶说的桂树和嫦娥么?若是,那树一定枝繁叶茂,里面的嫦娥也一定娇美绝世呢。
时光在我凝视满月的那一刻静止,此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距离。月光洒满槐树杨树的枝叶,又流泻到地上,覆盖了黄土质地的路面。四周静悄悄,鸡们站在槐树枝桠上已进入梦乡,牛羊等家畜也钻进窝里。它们的聒噪只属于白天,而夜晚,天下是明月的领地。偶尔一条狗从街道走过,它轻踏着步子,生怕扰乱了月下的宁静。它看了我一眼,眼睛明亮如天空的大星。
古人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此刻,塘边的空气正清凉透骨,我便不能长留在梦境。蟋蟀的鸣叫在塘边交织,是阵阵乡音,声声呼唤么?
这几年流落他乡,秋到始知寒,想起一首温暖的古诗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作别方塘,原路返回,月夜方塘嘱咐我该穿秋衣了。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夜,洛水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