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广天
张广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8,967
  • 关注人气:6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间秘密,只在玉中

(2019-09-29 08:36:46)
标签:

玉孤志

张广天

书评

苏菲马文

作者:苏菲马文

世间秘密,只在玉中

《玉孤志》是一本有关玉的小说,或者说,是以玉为脉络的长诗。
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地位非常特殊,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君子比德与玉,圣人被褐怀玉,玉是天下至纯至真至美,道德在玉,权柄也在玉。因此与玉有关的小说,尤其能照见人性明暗善恶。十多年前我在亲戚家随手翻开一本书,正好是《穆斯林的葬礼》中《玉王》一章,蒲绶昌去看韩子奇的览玉会。蒲绶昌眼见着一件件珍宝,琳琅满目,心中嫉妒到眩晕,而韩子奇不费一兵一卒,体面周到地带着昔日“恩师”参观,却好像割肉腕骨般把蒲绶昌虐到厥过去,大仇得报。玉越是无价,越是无辜,越衬得伪君子过往所作所为,见利忘义为人不齿。
凡是与玉有关的文字,作者写得从容,读者读着也就畅快。《穆斯林的葬礼》里,玉是作为工艺品的玉,凝结了匠人的劳动与心血。而《玉孤志》中的玉,则有着更大时空范围内的文化内涵,甚至是以玉的视角重述了整个人类史。
《玉孤志》这本书故事主体部分分为三篇,上篇《地狱行》,讲玉在欧洲的故事,中篇《人间行》,以玉为中心,串起了整个人类史,下篇《养孤记》,仿佛志怪小说,讲述了玉精澄澜下凡,与说书人的一段奇异韵事。另有续篇《玉的献辞》与后述《征信录》十四首。
作者张广天的写作非常与众不同,比如《南荣家的越》像历史小说,却又挑战读者习以为常的历史观,《既生魄》像风流话本,却引诱读者直面人生的挣扎与迷惘。《玉孤志》相较于前两者,更复杂,更难归类,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又再一次打破了既有模式,颇有“初极狭”而后“豁然开朗”之感。


别怕读诗

没有什么比在2019年出版一本长诗更能吓退读者了。就连高考作文都“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张广天逆潮流而作,胆量和信心十足。
什克洛夫斯基说,散文是普通的语言,是一种“节约、易懂、正确的语言”,而诗歌则是“一种困难重重的、扭曲的言语”。
雅各布森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
张广天在《既生魄》里已经写了许多诗,但还不够,这次干脆洋洋洒洒来个三十多万字的长诗,把神话、历史、人间情事与想象力的冒险,全部写进诗里。
怕读诗的读者要注意,长诗和诗集是两回事,前者是排兵布阵、情节跌宕、令读者避无可避,而后者受限于诗人本身的生活经验,只能被片段式的赏玩。
既然是长诗,语言的“困难重重”只需要交给写作者,而美的追求与美的感受,则由作者与读者共享。印象里我读过的类似作品有史诗《失乐园》以及清传奇《长生殿》,只要愿意接受一点陌生化的语言,就能得到超出寻常小说的流畅与美的阅读体验。

从中篇第三首《玉国 玉人 玉字》截取一段:

玉先听见了,承托了,
然后成文,
然后才有人信。
由文衍生出来的群象叫做字,
字的依据是文,
文的依据是玉。
文与字,
由玉做中保而为人笃信。
玉国玉人,契字为约,
所以叫做玉字。
……

天垂象示意,
人刻在玉上,
复摹于书上。
这才是文字!
文字守住最初的意义,
不叫意义随着话音流变。
那识字的人有福了,
他可借着字受到玉荫庇护;
那失去字的人困苦了,
他失去了最初的约诺而飘零,
沦为思想的流浪者。

这里叙述者以玉的视角重构了字的起源,不是考据,也不是说教,是几千年前玉的见证,非诗歌不能表达这其中的厚重情感。


魔幻的,神话的,非现实的

世间秘密,只在玉中

   虽然说《玉孤志》这本书讲的还是一块宝玉下凡的故事,但一定不会再有读者把它和《红楼梦》类比到一起了。
从第一篇第一首诗开始,作者描述的这个巴黎,就在所有知识与想象力之外。

那铁的栏杆是冰透的,
云英伸出头来折射成一片,
一片片薄的花瓣,
像显影液中的底片,
随着风劈里作响。

那是一个泛着蓝光的、阴郁的、众鬼食人肉啖人血的巴黎。
我在历史上找不到侯中强、雅各布、墨菲所对应的人物。可关于贱影的描写,读起来又仿佛身处魔幻主义的现实:

那叫做贱影的,
在地狱中是万众所趋的至高艺术;
那制造贱影的,
在地狱中被称作“梦的工厂”。
他们用光把影子收进一个匣子,
影子亮了,光却暗了,
又用光将暗的照亮,将亮的照黑,
影子便显露出来,成为形体。
那阻隔光的黑暗纷纷跃动,
人间称作群魔乱舞的,
在这里叫做诗情画意。

地狱中万众所趋的艺术和现实中审美单调、逐利的娱乐生态倒是十分相似。
本书前三分之一的《地狱行》,我毫无知识准备却又能连贯地读下来,这与作者的讲故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引诱着读者读下去、在阅读中感受刺激和沉迷的,是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
书中描写了大司寇储安乐的死亡过程:受人拥戴的大司寇在躺椅上打瞌睡,醒来发现整条右腿胫骨以下都变成了透光的晶体,这晶体不断的向上生长,人也越来越小,直到全然晶化,缩得只有碗盏大小。
《百年孤独》里乌尔苏拉的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坚强了一辈子的乌尔苏拉在死前干瘪成胎儿大小,手臂仿佛蜘蛛猴的爪子,甚至差点被老鼠吃掉。这种画面感实在令人难忘。
另外,《地狱行》中有关霾的描写也非常的奇异。巴黎的地狱里终日遍布阴霾。地狱西冥王派鬼魂去东方的蚌埠寻玉,推送着霾气裹着,防止鬼众暴露在日光下而窒息。“鬼至则霾起,鬼去则霾散,起风时节,这霾毒甚至蔓延到上海、汉城和东京。”
书中所虚构的,其实也是另一番现实。从2013年北京重污染事件之后,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霾。大家说霾是忽视民众健康,是粗放式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问题,矛盾直指政府。但是,Nature杂志上有这么一篇文章,科学家做了贸易与空气污染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污染总是发生在大的贸易出口国。污染问题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再转移到日本、而后是中国、印度。世界工厂在哪里,霾就在哪里。“鬼至则霾起,鬼去则霾散”描述得再恰当不过。
跳脱现实之外,穷尽想象力,反而能看到现实的另一面。


历史重述与话本故事

之所以说阅读体验是“初极狭”而后“豁然开朗”,是因为中篇的《人间行》把视角从欧洲拉到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讲天女与玉,夏商周与玉,始皇帝与玉,讲完璧归赵,讲皇权玉玺,所有的神话和历史故事都被玉改写了,玉不再是由人类寄予意义的物件,而是上天的启示,是天人之间的连接。
下篇《养孤记》把视角进一步拉近,聚焦到一个说书人王胜的身上,自古至今见证了一切的那块玉,化作一个女子,陪伴在王胜身边。《财富的秘密》和《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两首像寓言,讲述凡夫俗子和钱的关系。“那嗜好给你营生,那安慰令你充裕。”“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也没错,只是别让钱将你当做磨来推。”
《养孤记》讲了王胜与玉精的故事,也借故事讲了许多人间道理。

有个人买了汽车,买了屋子,
说还要继续做工,
去买那一座酒店。
人问他这么拼命,
究竟为了什么。
他道是为了求到美人,
为了能跟妹妹说上话。
人哂笑他,
说,想与妹妹说话,
何不直接就与妹妹说呢?
那是他困于世间外物,
失了风情,
不晓得男女之事天然玉成,
连最初的交往都变得昂贵无比。

看了这段,再想想现实种种,我不禁觉得好笑。曾在高校旁听了一门课,讲亲密关系的,恋爱的秘密是什么?不要管你和你中意的女孩爱好是否相同,不要管你们家世是否相配性格是否契合,也不要管你们毕业后是否会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只要你们对彼此有一瞬间的心动,就去恋爱,人只能在相爱中学习,却不能准备完全才决定相爱。这么简单的道理,竟然需要教授用一整个学期来劝导精英学生们。


玉的福音

书中的王胜听了佳讯,跟随玉精因信称义。

认命的人有福了!
因为你由着造化引领必得福气。
那抗命挣扎的人有祸了!
因为你靠着自己必无援孤立。

……
唯独因罪过生出求救的,方得信心,
因信而称义,
因义而归正。

读罢全书,我非常怅然,对于无信仰的人而言,能像《命若琴弦》那样认命已经难得,能认识罪过、得到信心的只会更少。但不论如何,能短暂脱离蝇现实,思索天人关系、内心信仰,这样的阅读体验已经足够难得。




世间秘密,只在玉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