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费德勒最忠实的球迷,如今恐怕也会略带心酸地想——拉法的低迷何时才是个头啊?”美国的网球评论名家皮特·波多在专栏中的一句话,恐怕不只道出了众多“奶粉”的心声,也描摹出了更多原本对纳达尔并无强烈喜爱的球迷们的感情。
在度过了大满贯和大师赛十年来首次颗粒无收的上赛季之后,如今,纳达尔即便在ATP500和ATP250红土赛事上夺冠也这么难了么?上周的里约以及再之前一周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站,正如纳达尔自己总结所说:“我未能夺冠,所以这两项赛事谈不上积极正面。我有过机会,但我均在半决赛落败,现在也只能期待下月的印第安维尔斯。”
如果说,在阿根廷公开赛输给风头正劲的蒂姆还算情有可原,那么,在里约与奎瓦斯苦战三个半小时未能过关,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没错,奎瓦斯的确是职业生涯三冠全部在红土赢取的红土好手,但他从未能打入过世界前二十,法网赛上的最佳表现也仅是第三轮而已。在纳达尔的巅峰时代,难以想象这样的对手会在红土造成什么威胁。
曾经创下过多项以“最年轻”或“最快速”作为定语网坛纪录的纳达尔,如今,写出的记录往往饱含尴尬与伤感。年初澳网赛首轮负于沃达斯科,仅仅是他职业生涯第二次大满贯首轮出局;此次落败于世界排名第45位的奎瓦斯,也是纳达尔自2005年来第二次被世界排名30位之外的对手在红土上击败。
事情的变化,往往就是如此之快啊!当纳达尔在2013年法网到2014年法网之间的五项大满贯赛事中豪夺三冠,人们曾经热烈地讨论,他的大满贯冠军数量超越费德勒的可能。如今,在过去六项大满贯赛事无力打入四强之后,人们开始探讨,他还能否再赢得一个大满贯——而且,即便这一冠注定会发生,也只可能发生在巴黎。
如果说,即便是那些纳达尔巅峰时期他的厌弃者们,如今都对他动了恻隐之心;那么,即便是他多年最忠实的球迷,在看到这个正手旋转大减、跑动不再轻盈、神情常常焦虑的纳达尔之后,是否也会想——退役了吧!退役了还能保持尊严;这样的苦苦支撑,又能有什么意义?
球员在巅峰时期,什么都是美好的,处处都有掌声、欢呼与仰视。而如何能够不失体面地挥手告别,才是真正的难题。像桑普拉斯那样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赢得最后一个大满贯,是可遇不可求的完美;像博格那样25岁年纪轻轻就带着11个大满贯离开虽然徒留遗憾,但这种急流勇退未尝不也增加了职业生涯的神秘感与话题性。
但纳达尔显然并非桑普拉斯与博格那样的类型,他只有拼到山穷水尽,才是对他精神内核的最好诠释。多年以来,纳达尔最令人感动之处,难道不正是他永远不会停止奔跑、不到最后一分永远不会放弃的强大精神力量吗?如今,在遭遇事业的又一次低谷时,放弃不会是也不应是他的选择,否则,他不就成了逃兵?
正如上月刚刚退役的休伊特,是的,他职业生涯的两个大满贯冠军是在2001和2002年早早获得,但你能否就此断言,他在2002至2016年澳网之间的所有奔跑,都毫无意义?没错,大满贯冠军确实是判断球员成就的最高标准,但有时候,我们对球员的判断,并不应仅以大满贯冠军作为唯一标准这般功利。
纳达尔将他的第14个大满贯冠军留在了2014年的法网,他只有继续跑下去,才会得到冲击第15冠的机会。而如果他终究未能赢得这第15冠,我们也不能说这是一场无望的奔跑——因为对于纳达尔来说,奔跑本身,就是意义;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