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网球笨豆
网球笨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650
  • 关注人气:14,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李娜最爱阿加西

(2015-02-26 21:54:45)
标签:

杂谈

为什么李娜最爱阿加西 

为什么李娜最爱阿加西

/张奔斗

          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各路亲戚本来就少,春节期间,去南京与父母共度三四天回到上海后,竟有些无所事事。

         如果要列举出一本网球书籍,我任何时候都愿意拿起,并且能够从任何地方愉快地读下去,那一定是那本自传《Open》,作者安德烈·阿加西。

         这不仅因为阿加西是我最爱的球员,同时也缘于,在我读过的所有网球明星传记类作品中,这一本最令人震撼也最引人入胜。

         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将之与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做比,也比较两人的职业轨迹与人生历程。这样的比较并非毫无来由——李娜曾太多次被中外记者问及她最爱的网球选手,她总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阿加西。”

         李娜与阿加西的网球故事,有着太多神奇的共通点。他们与网球之间漫长的情感,都是从对网球的痛恨开始。阿加西在其自传的开局,就反复提醒我们,“我痛恨网球”、“我是真的痛恨网球”、“我就是痛恨它”。而当李娜退役回顾职业生涯时,她也曾反思:“网球让我更了解我自己,直到职业生涯的这最后两年,我才真正爱上网球,并且能够享受网球的乐趣。”

         这种痛恨,来源于两人少年时期对网球的恐惧。在阿加西自传第一章的开始,他就用了大幅篇章向读者描述了他和那台经过父亲改造过的发球机“大龙”殊死搏斗的过程;而在李娜的成长过程中,那个无形无状却也无处不在的所谓“体制”,不就是她幼年网球记忆中的“大龙”吗?

         阿加西有一个总是冲着他怒吼、在每一场训练中残苛压榨并且愤怒于儿子获得除冠军之外所有名次的父亲,与之相似,李娜也曾有过一位“我从未在她那里得到过任何表扬或肯定”的教练。童年阴影是如此深重,以至于李娜在职业生涯的大半段都在与之搏斗,并且最终在卡洛斯的启发下专门花费时间去化解。而对于小阿加西来说,则是“我成功地将父亲对我的愤怒内化于心,我再也不需要父亲来折磨我了,我开始了自我折磨的征程。”

         李娜与阿加西的周身同样充满矛盾与魅力,无独有偶,他们也都拥有两段网球人生。正是因为对于网球的痛恨与恐惧,李娜曾经挂拍两年,享受两年宁静美好的学生生活;而阿加西也曾因为伤病、婚变以及失去人生方向,而在迷茫的两年中尝试重新寻找自己,并且不得不以百位之外的排名从低级别挑战赛事中重新奋斗。

         从身穿牛仔裤走上球场的那一刻起,阿加西就注定是网球运动的叛臣。而无论李娜是否愿意,她都一直被西方媒体插上“叛逆”的标签。在过山车般的网球人生后,最终,两人都复归宁静,都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并且发现,他们对于网球其实爱得如此之深。

         年初在深圳对李娜的专访中,我曾问过她一组有关阿加西的问题。谈及两人之间的多重共性,李娜没有否认,她当时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可能真的会用他的故事来映照自己的轨迹。”

         今天正是李娜的33岁生日,也是她退役后的第一个生日。这篇小文,就当作对她的一次念想,或想念。李娜总说,退役之后,人们逐渐会淡忘她的——恐怕不那么容易,因为她的成就和个性,都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从自传写作的角度来说,《独自上场》同样引人入胜。当年,我是用了废寝忘食的整整三天,读完了阿加西的原版自传;而读完李娜的自传,只用了手不释卷的大半天。两位作者都只参与了自传的部分写作,但他们体现出的共同的坦诚,令人感怀。

         唯一的遗憾恐怕只是,李娜不会再续写自传了,因此也将无缘添加上她澳网夺冠的精彩以及退役后的人生篇章。李娜说:“当时写这本书,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球员身份之外的李娜,这个目的达到了,也就不必再添加新的故事。”

         说的也是。重要的是,既然你的网球故事已如此完整,又何必执着于网球自传的完整性?

         写到这里,才发觉《为什么李娜最爱阿加西》的标题有点儿不够准确——山哥该不高兴了。李娜最爱的当然是姜山啦!祝福两人爱的结晶,能够在今夏平安地降临。


首发于微信公共号“网球斗秀场”2015/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