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广州网球老友记

(2014-09-17 14:32:00)
标签:

杂谈

在失去了赛事去年底新闻官“官职”之后,又是什么吸引我连续第二年来到广州?除了工作需要、赛事位于市中心这一方便热闹的地理位置以及诱人的粤式美食,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几位老友。

作为一位曾经非常狂热但水平一直一般的业余球员,我迄今唯一曾长期合作的教练,名叫褚松。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南京的事,即便是火炉中的夏天,我也会利用午休时间从报社溜出来,在南京大学的网球场上接受他每周一到两次的训练。网球教练不少,我看中的是他的特别之处——就凭他为了研究国外网球资料自学了法语、日语甚至韩语的钻研劲,做什么不能成功?

后来,我去美国念书,回国后移居上海;他则来到广州落地生根,并且果然也成为业余网球圈一位很有知名度的教练。每次来广网,都有机会和他见面聊聊。我倒是很想让他再给我上上课——当年尽顾着苦练底线和发球了,现在的网前截击技术弱点,教练的责任不可推卸……

当年在南京生活时最为固定的一个打球伙伴,是一位在南京念博士的湖南朋友。毕业后,他也来了广州,成家立业。不料五年前,他职场翻船,被判刑五年。

今年他刑满释放,来上海与我相见。就像十多年前一样,我们来到球场;当年我打了上百场都未获胜绩的对手,我终获一胜。他的击球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力,跑动不再像曾经那般迅捷。我们都不再年轻,都已开始随着生活之河顺流而下了;可我却没有终获一胜的喜悦,倒是赢出了一丝伤感。

我的另一个朋友汤包,也是个报人,当初是首先认识了我的太太。说到爱极了网球,汤包当时宣称:“国内写网球的人,我只看一个人的文章,名叫张奔斗。”我太太说:“呃……你说的这个人,正好是我老公。”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两家人也都成了好友;从海南到美国,两家六口还曾一起出游。这次来广州的第一晚,我就去汤包家里赴家宴。时光流逝得真是快啊,我们都已成了前后夹击、上下兼顾的中年人,报道网球仍是我的本职,而他则已忙到一年也打不上一次球。

这就是我和生活在广州三位老友的网球故事,与当年因为网球初识他们时相比,我们的生活的变化都已翻天覆地。但好在,我们对于网球的热爱都仍在继续;也感谢广网,让我与他们之间的友情能够更好地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