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尔(Craig
Gabriel)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网球记者与广播评论员,从业已有三十年经验,每年跟随巡回赛超过半年;尼尔·哈曼(Neil
Harman)就职于英国《泰晤士报》,当他明年踏入全英草地俱乐部时,距离他1982年首次参与温布尔登赛报道,也将有三十个年头。
也许,正是三十年的经验与智慧,给了他们相似的判断力与思维方式?当两位圈内名记面对“为什么迈阿密是第五大满贯”这个已设定了结论的问题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摇头道——迈阿密已失去了这顶无冕皇冠,而被印第安维尔斯所取代。
当迈阿密赛事1985年创立时,富有野心和远见的创办人布奇霍茨为赛事设立了128位的单打签表以及近两周的举办时间,并将之命名为“球员自己的冠军赛”(Player’s
Championship),并自主插上“第五大满贯”的华丽标签。然而,大满贯协会站出来说:“你们不能这么做!我们才是大满贯。”尽管如此,第五大满贯的美誉,却从此沿袭了下来。
然而,在两位资深网球媒体人眼中,迈阿密曾经拥有的这顶王冠如今已戴在印第安维尔斯站的头顶。加布里埃尔说:“印第安维尔斯有除了四大满贯赛事之外最多的观众人数,今年达到约35万人!而且,赛事还拥有除了美网赛之外世界上第二大的网球赛场。”很多人尚未将“第五大满贯”与印第安维尔斯联系在一起,是因为赛事低调的态度,哈曼解释说:“他们从不自称是最什么什么的赛事,他们总是说——我们只想尽力做到最好。”
联想到男女合赛的马德里拥有宏大的扩张计划、中网正在修建新的中央球场、上海尽管没有女子赛事但连续两年当选ATP年度最佳,即便是在相对较小城市举办的辛辛那提站,今年也将男女合赛并新建扩建球场,世界顶尖赛事之间的竞争,很明显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哈曼点头称是:“来自其他大型赛事的竞争,正迫使大满贯赛事将场地和设施等变得更好,罗兰·加洛斯最近的扩建计划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哈曼去年曾亲赴中网采访,赛场条件与庞大规模都令他吃惊:“中国有独特的优势,不缺地皮和财力支持;而世界上的很多赛事,则已基本失去了扩张的可能。”不过他也同时指出,赛事场地铺陈得太开也有副作用,会令人失去一种彼此贴近的亲密感:“你看罗兰·加洛斯以及温布尔登,其实占地都不大,但身处其中,却感觉和赛事贴得很近。”他委婉地表示,要想成为顶尖赛事,必须像四大满贯以及印第安维尔斯那样——球场再多,都能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将它们填满。
加布里埃尔同样提及在中国举办的网球赛事的观众人数问题:“赛事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培养大量的网球迷,要静下心来做大量的工作,而并非自称第几大满贯,就真的会立即成为现实。”他也同时指出,在现阶段条件下,中网很难成为第五大满贯,因为男女赛事级别不平衡;而中国也很难像加拿大的罗杰斯杯那样在两地之间轮流进行,因为那项赛事的组织机构是统一的而非分别来自两地。
那么,网球世界里是否终将有可能真的迎来“第五大满贯”呢?两位记者都对此摇头,加布里埃尔说:“英法美澳是最先赢得戴维斯杯的国家,这个深厚的历史传统不能也不应被改变。”哈曼则表示:“就像建筑的四根支柱一样,目前的赛事架构非常合理,我看不到有改变的必要和可能。我唯一希望的是,法网和温网之间能多出一周的间隔,好让草地赛季更长一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