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来到上海ATP1000大师赛的新闻中心
那么
就用这篇和北京以及上海没什么直接关联的文章
作为两项赛事之间的分割线吧!
我只贴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全文2600字
用这么长的文章来写自己
我觉得太恶心了
有实在不嫌恶心的同学
可以在10月号的《网球》杂志上看到全文
这是他们杂志国庆人物系列中的一篇
我只是七八个所谓“代表人物”之一……
在我漫长而乏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急切地盼望着发育期的到来——从小我就是一个体育成绩很差的孩子,在所有的考试中,只有第二天的体育考试会让我从头天晚上入睡时便开始忐忑不安。我还记得,当有一次因为体育成绩未达标而没被评上“三好学生”时,我的班主任安慰我那忧心忡忡的父母说:“没关系,男孩子嘛,等到发育时就好了……”
后来,我终于真的发育了。我兴奋而又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它在我身体上产生的种种变化,而且发育这件事,也确实帮助我提高了体育成绩。时至今日,当年的豆芽菜已经变身为每天早上一起床便走上磅秤企图用一天中最轻的体重数安慰自己的超重人士——当然,我至今认为,那是我妈在我发育期时给我吃了太多只小仔鸡埋下的祸根。
对于一个自小绝少从体育中体会到乐趣而大多只感受到自卑的人来说,最终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这可真具有黑色幽默意味。所以,我才总是说——网球不是体育项目中的一种,网球就是……嗯,网球;这就好像曾经有网球选手说过——红土网球不是网球的一种,它就是……嗯,红土网球。
另一句网球选手经常说的话就是——我从小喜爱多种体育项目,但最终选择了网球。我则恰恰相反——从小我就痛恨多种体育运动,直到遇到了网球才发生了剧变。每当有人问我打球已有多少年的时候,我都羞于开口,因为我知道,在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之后,“打了这么久也才打成这样啊?”会是他们心中自然的反应;当然,如果他们足够虚伪的话,他们不会把这句实话告诉我。而事实也证明,虚伪的人比不虚伪的人多多了。
………………(此处删去1800字……)
说到选择,我爸妈这一辈人,是没有什么太多选择的一代;而我孩子这一辈,则将是有着太多选择的一代。我这一代人呢?算是只是有着有限选择的一代人吧!从小,我就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但体育很差的孩子;一路读上来,我考上了我外公、外婆和父母当年就读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去了报社作编辑和记者——在这一系列的人生关口中,我似乎从未做出过什么主动的选择,而只是在父母的期望和设计中懵懂地向前。而在我有限的几次重大选择中,我非常庆幸的是,我选择了网球作为书写的对象。
如今,我仍然坚持打网球,我早已过了当年对着球星的挥拍动作模仿的阶段,而更只是将之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当然,这同样也是交朋友的最好场所——在我们相互了解之前,起码,我们已经有了网球这一门共同语言。真的是,过去十年中新交上的朋友中,很多是在球场上第一次认识的;我也希望这个规律,能够继续保持。
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人——感谢网球,她让这两件事对我来说都变得简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