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因为在不久前的美网赛上卫冕不成而失去了世界第一组合的排名,但布莱恩兄弟仍然是当今表现最稳定并且最具人气的双打球星。与他们在双打球场上对战,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周一在北航的室内球场,记者就体会了一把这种滋味。
有趣的是,我们用来和布莱恩兄弟对抗的,可是一对“混双组合”——我的搭档是《羊城晚报》的记者祁冬。不要小看我的女搭档,她曾获得过全国新闻界网球比赛的女单亚军;当我询问她平时在广州打球的频率时,她的回答令我吃惊——几乎每天。
看来,球场上的四个人中,只有我是唯一做不到天天练球的人。对练环节中,我和搭档使出浑身解数,但布莱恩兄弟打得显然很有所保留,只是尽量控制力量和节奏让场面显得更激烈一些;甚至我们一些出界的球,他们也都回了过来,好让回合继续。兄弟两人一个站在网前,一个留在底线,组成了一个覆盖全场的密不透风的大网,我们怎么也穿不透;虽然他们不会发力打出直接得分,但每一分的争夺,却总以我们的失误作为结束。
和双打顶尖高手过招,死守底线,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如冒死冲到他们的地盘——网前去,也许还能有一线胜机。在对练环节的最后时刻,我和搭档终于打出了最漂亮的一分;我们利用布莱恩兄弟的浅球双双冲上了网前,在十多个回合之后,我的搭档终于以一记干脆利落的正手截击将球截至兄弟俩中间的“无人地带”,在满场的欢呼声中,结束了这次充满乐趣的与球星对打活动。
都说双胞胎有心灵感应,那么,作为双胞胎搭档的双打组合,对于对手们岂不是很不公平?对于这个问题,在和几位记者的短暂交流中,左撇子的弟弟鲍勃回答道:“当然不能说不公平,我们只是比我们的大多数对手都多配合了……嗯,一千多场比赛而已。”一旁的哥哥麦克更是幽默地加了一句:“是啊,从小我们就住在一起,自打在我们老妈的娘胎里就开始同住一屋啦!我们的默契,当然无人可比。”
有趣的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不仅特意找来两对双胞胎少年球员和布莱恩兄弟对打,并且还一起参加了“测默契”的环节,也就是电视娱乐节目里常见的一人看题板做动作,另一人说出题板上写的是什么的游戏。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布莱恩兄弟两人顺利猜中全部十二道题目,成绩明显好于身边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少年。鲍勃还不忘安慰对手道:“没什么,我们做兄弟的年头比你们长一些而已。”
很多中国球迷都知道,这对兄弟可是狂热的摇滚迷,他们还在参加上海大师杯期间举办过现场音乐会。聊到音乐时,兄弟两人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比说起网球更兴奋;他们甚至主动请教练从车里拿来他们录制的CD在活动现场播放,还要求调音师将音量放得大一些,而当他们将几张CD送给学生时,也引起了北航学生的热烈“哄抢”。难道,他们在结束职业网球生涯之后有志改行做摇滚歌星?年已31岁的布莱恩兄弟回答道:“我们现在都还非常享受网球运动,只要我们能继续保持健康,我们还想再打个五六年呢!”
2009年的中国之行能够见证这对人气组合的成功吗?中网之后,布莱恩兄弟还将转战下周的上海大师赛。北京奥运会上,他们获得了铜牌;而去年的年终上海大师杯赛上,他们则输给了现今的头号组合内斯特和泽蒙季奇。今年的两站中国赛事中,他俩能否求得一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