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ome on Andys!  加油啊安迪们……

(2009-07-03 02:03:42)
标签:

网球

温布尔登

男单

罗迪克

穆雷

费雷罗

休伊特

费德勒

哈斯

体育

分类: 赛事·球星

Come <wbr>on <wbr>Andys! <wbr> <wbr>加油啊安迪们……  Come <wbr>on <wbr>Andys! <wbr> <wbr>加油啊安迪们……

       有时候,和别人名字相同会是一件有些令人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当两人还都是世界前十的球星;不过,在温布尔登面对安迪·穆雷,他的半决赛对手安迪·罗迪克却看到了有利的一面。整个中央球场的一万五千名观众中,“支持我的恐怕只有五人,”他举起胳膊并且摊开手掌,然后以他一贯的幽默口吻接着说道:“不过,当他们高喊‘安迪,加油!’时,我会假装他们是在喊给我听。”

 
      英伦安迪对美国安迪,一个要洗刷自1936年就延续至今的英国球员再无力赢得温布尔登锦标的历史耻辱,另一个则要摘去从2003年美网赛后一直如影随形的标签“一满贯奇迹”。在纳达尔因膝伤出局后,本报在本届温网开赛的第一天便推出《一个纳达尔倒下去,两个安迪站起来?》的头条报道,指出这或许是罗迪克赢得大满贯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对于穆雷来说,则是他拿下大满贯人生首冠的第一次良机。


       而事实最终也正如预测般进行,男单半决赛阵容中唯一的缺席者只有德约科维奇,四强中只有顶替德约的哈斯缺乏历史使命,能够在31岁的年龄和第11次温布尔登之旅中首次在这里打入半决赛,他已足够开心。当然,说到历史使命,两个安迪各自使命的份量都无法和费德勒相比,瑞士人争取的是超越桑普拉斯大满贯十四冠的“那一个”;但有趣的是,相比于两个安迪,连续第21次打入大满贯赛事半决赛的费德勒也许是带着最为轻松的心情。


       在一场激战几乎4个小时并且罗迪克发出了43记Ace球的五盘胜利后,这是他第四次打入温网半决赛;2003年首次打入半决赛的他未进决赛,而其后的两年里,他都在决赛中被费德勒击退。无论他是否会在今年得到和那两年相同的结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罗迪克正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


       想一年之前的温网赛上,罗迪克正处于人生低谷——年初在澳网赛第三轮落败,法网赛因伤根本就未能参加,温网第二轮意外输给蒂普萨雷维奇之后,罗迪克不无沮丧地说,这就好像他以往总是在第一排观看滚石乐队的演出,而如今却只能坐在第八排。但在今年的三项大满贯赛事中,他已在两项中都打入四强,唯一的例外法网赛中他也创下职业生涯的赛事最佳战绩,他神奇地重新拉近了和中央舞台的距离。滚石乐队?罗迪克回应道:“米克·贾格尔穿着什么演出服我现在能看得很清。”


       可是,面对穆雷,绝对不会是一件像面对贾格尔那样享受的事情;罗迪克直来直去的打法,怕的就是穆雷的险恶心计。在两人之间的八次交手中,罗迪克仅取得两胜;最近的三次交手,穆雷更是自2007至2009每年各胜罗迪克一次。这一次,罗迪克必须改变战术,“功勋教练”斯蒂芬奇表示,他的弟子将有意识地在这场对决中降低进攻性:“安迪在年初多哈站决赛中采用了强力进攻的战术,结果一点也不奏效,输了个4比6和2比6;穆雷转守为攻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对手的快球速反而会对他有利。”


        难道,罗迪克本场比赛要和穆雷磨来磨去?这样的战术同样很难令人想象能够行得通,毕竟,在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肌肉以及发球和底线的攻击性之前,穆雷可是一位防守能力超强的“磨王”——嗯,也许叫“磨鬼”更加合适,因为他那种令对手根本找不到节奏的鸡贼打法实在会令人抓狂。


       和罗迪克的五盘苦战相比,穆雷的八强战相对轻松;他以3比0轻取费雷罗,其中后半场的出色发挥更赢得麦肯罗高达A+的评级。穆雷赛后也表示很高兴能够三盘拿下胜利,毕竟他第四轮中五盘恶战瓦林卡耗费了不少体力,那场比赛在英国的收视人数超过了千万。说到体能,当他出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时,罗迪克和休伊特正在激战,穆雷微笑着说:“不管谁最终获胜,我希望这场比赛越长越好。”


       他祈祷的东西,他最终果然得到了。那么,英国人一直祈祷的东西,他们最终能不能得到?奇怪的是,在英国《卫报》网站一则“你是否希望看到穆雷最终赢得温网冠军”的在线投票中,只有68%的人投了赞成票。可以想象,那另外的32%人中,一定有不少仍然记恨这个苏格兰小子几年前对于英格兰不善的言论;当然,其中一定也包括不少罗迪克甚至是费德勒的球迷。


       不过,同样可以想象,如果苏格兰安迪在半决赛中击败了美国安迪,这68%的数字一定会上升。就像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我知道这孩子来自苏格兰,但如果他夺冠的话,即便是最保守的英格兰中产阶级也会热烈地拥抱他,就好像他是我们的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