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本届上海大师杯赛上最令人伤感的一刻
也许是五年上海大师杯赛最令人伤感的一刻?
或许
只有费德勒在2005年决赛后的挥别
才能和上周五的这次挥别比拚一下伤感
他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却也数度让我们心碎
然而
对于即将离开上海的大师杯赛
我们却不必感到有任何伤感
周一出版的体坛周报有两个版面的大师杯赛
我只贴这一篇引子文章吧
其余的文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报纸来看
顺便也支持一下本报的发行事业
在此鸣谢一下胡力涛同学
德约夺冠的文章用了你赞助的标题——旗开“德”胜
虽然这个标题您是为德约首场小组赛胜利设计的
好在旗忠网球中心的屋顶昨天也开了——旗开
对了
那些不久前在这里发誓再也不买本报的同学们
请一定要遵守誓言哦!
累坏了
也憋坏了
明天彻底放松一下
恶狠狠地打球! 中午一场
下午一场
虽然早已知道上海将从明年开始举办ATP1000赛事——如果这个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赛事名称让你困惑,你也可以将之称为上海大师系列赛——但在上周四的下午,当我坐在ATP1000赛事落户上海的新闻发布厅时,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之下,我似乎才终于真切地意识到,网球运动过去十一年中在上海,是走过了一条以多么神奇的角度一路昂扬向上的曲线。
而在几个小时之前,当我和我多年的朋友、从喜力公开赛到大师杯赛都一直负责媒体公关工作的魏海潮一起,为本报的大师杯总结版面一起回顾和整理着历年赛事的冠军时,这样的感慨夹杂着这过去十一年赛事中的种种细节再次涌上我们的心头——从国际巡回赛事中级别最低的喜力公开赛、到作为顶级赛事的大师杯赛、再到永久拥有级别相当于大师系列赛事的ATP1000,上海在这十年里完成的,是世界上别的网球城市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够完成的美妙跨越。
以2002年的休伊特夺冠开始,中间夹杂着费德勒的两届蝉联以及纳尔班迪安2005年以替补身份神奇夺冠,直到德约科维奇今届的捧杯,五年大师杯赛,也由此曲终人散。不过,这并不是一次哀伤的告别——虽然大师杯赛从明年开始将回归网球的欧洲大本营伦敦,但上海将迎来大师系列赛;从八位单打和八对单打大师的专属舞台,到世界前二十位单打球员必须参赛的56位签表,中国球迷将能够品尝到的,将是菜式更加丰盛、内容更加扎实的网球大餐。
参赛球员增加了,我们也有机会可以“想入非非”,什么时候能够在这项赛事中看到中国男子球员凭借世界排名直接参加正选赛?如果下一个十年不够,我们会耐心地再等一个十年。
今年的上海大师杯赛官方纪念册,卷首文章由中外记者各一人撰写;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尼尔•哈曼的文章标题是《上海的伟大跨越》,而本报记者作为中国记者的代表,文章标题为《再见08,你好未来》——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以及四川大地震灾难的2008,都是如此特殊的一年;这样的特殊意义,同样存在于虽然告别大师杯赛却将迎来ATP1000赛事的上海。在2008赛季大幕即将落下、这非同寻常的一年很快将来到终点之时,请祈祷——不管你是否是网球迷——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的生活远离灾害与磨难,让纷争与厮杀只存在于网球的世界。
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下一个十年,上海会将什么样的新奇迹带给我们以及网球世界?在迪拜之后获得女子总决赛的举办权?大师杯赛离开伦敦后重回上海?ATP国际区副总裁德拉维特说:“除了巴黎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座城市能够同时拥有包括大满贯、大师杯和大师赛在内的其中两项大赛;但是对于上海,永远都不要说不可能(Never
say never)。”
在上海大师杯赛和“上海大师系列赛”的交替时刻,我们选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让我们透过他们的视角和经历,来看一看网球为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