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A的首席执行官拉里·斯哥特估计是这么想的——既然教练员在看台上为球员提供技战术指导早已是半公开的秘密,那么WTA何不一显开明姿态,将“场上教练”正式引入比赛呢?要知道,此君几年前在ATP供职时,就曾在ATP赛事中试行过场上教练,但很快就告夭折;如今,他又要将“改革的春风”吹向WTA的“试验田”——WTA日前宣布,将在下月蒙特利尔和纽黑文两站美网热身赛上试行“现场教练”。
规则是这样:球员每盘比赛中可以有一次机会要求教练来到比赛场地进行现场指导,每盘比赛结束后也将有一次指导机会。如果一位球员申请了伤停治疗或是上洗手间,那么另一位球员也有权要求教练员来到身边——她不必再像以往那样皱着眉头玩弄拍弦、玩弄毛巾或是玩弄手指头了,而是得到教练的战术分析与指导。
令这事变得更为有趣的是,球员在赛前可以事先指定她团队中任何一位成员充当这个角色。比如说,赫宁可以请她的教练罗德里格斯担任“现场教练”,但考虑到教练员最好留在看台上专注于比赛内容的分析,她也可以请她的丈夫传递罗德里格斯的指示;再比如,莎拉波娃可以请她的父亲尤里,但也可以指派她的陪打、经纪人或是发型师。是的,任何人,只要你愿意。
WTA和ATP一直都明令禁止教练员在比赛中对球员进行现场指导,但如今,整场比赛都老老实实坐那里看球的教练已少之又少。裁判对于不是太过分的教练行为也大多较为宽容,而且,如何界定“教练”(coaching)也不那么简单。费德勒本赛季就抱怨过纳达尔的教练托尼对纳达尔的指导太过分,我们当然不相信托尼在看台上只是喊喊“Vamos!”那么简单,不过,如果只是说一句“死打他的反手”这个众人皆知的道理,那能不能算作是战术指导?
拉里·斯哥特说,“现场教练”的实行能增加网球比赛令人激动的新元素,提高对球迷的观赛吸引力。不过,一旦这一新政大面积推广,更多的问题也将接踵而至——既然WTA对于现场指导采取了更为宽容甚至是鼓励的姿态,那么,教练员也许将在比赛中更加放肆地现场指挥。另外,对于那些排名较低请不起好教练、甚至根本就请不起教练的球员来说,这增加了她们在比赛中的劣势。而且,一个思考能力较强的球员和一个思维混乱的球员之间,后者一定对“现场教练”更欢迎。
“现场教练”对于战局的影响力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在现场教练合法化的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赛中,经常上演低排名选手掀翻名将的冷门。除了国家荣誉感的激励以及主场优势等因素之外,优秀教练的现场指挥同样功不可没。
不过,网球的魅力之一,就在于球员隔网相对,并且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教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过大,那么,网球作为个人项目的美感也将遭到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