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华语乐坛,会写歌、会作曲、有主见的年轻帅哥并不多,所以年初听完同名专辑《吴克群》之后,对他的新作颇为期待。听完整张唱片之后,不算失望,至少超过半数的歌曲都有记忆点。《啥》里的夸张方言,《周星星》哀怨十足的前奏,以及《大舌头》中间的几句搞怪唱腔,都很有新意。除了这几首花哨的元素包装之下的快歌,《不屑纪念》和《泛泛之辈》则是比较具有传唱潜质的舒缓情歌。看的出吴同学是一位用心做歌的好学生,唯一缺乏的仍旧是自信。其实你根本不用跟周杰伦比,放下比较的压力或许可以做得更好。现在看来,至少《大舌头》比《夜曲》容易学唱得多。
(京华时报2005年12月25日)
¤¤¤¤¤¤¤¤¤
上面这段乐评是我的新碟评论处女作,恰好吴克群也是我特别欣赏的歌手之一。(熟人看了这句话别说我呕啊~~*^-^*)原本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直到昨天和吴同学吃饭……
昨天下午接到SOS高层狗狗的电话,得知晚上有个饭局,到场人士的包括最最漂亮的“撞门音乐”高层李小妍、非常帅气的“姨矮不矮”企宣大头张小毅、哈《情书》更哈Eason的大女王贞贞、SOS官方放话人小羊、SOS年度新锐员工小崔及其老公、“鼻挨门挤”唱片公司司花红豆姐、英文名我不会读的Rita。当然,还有我短篇乐评处女作的挑战对象——吴同学。
刚走进“鼠弟传说”的二楼某包间,吴同学就劈头盖脸地问我:“我哪里没有自信了?”倒~~~我该怎么说呢,其实我是想把他表扬得一塌糊涂的,但是编辑告诉我,乐评人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能一味地拍马P说好话。于是,我就觉得吴同学不应该总是跟周董比。就像我们胡主任说的那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音乐这个东西抛弃销量是不好比较的。至少,吴同学唱歌,我从来不用看歌词本。
和体育不同,艺术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不同类型的音乐都能找到它的受众群,无奈在如今的商业社会,歌手必须时刻把销量绑在脑袋上做音乐。所以,能像陈绮贞那样,耐得住寂寞去做梦的人并不多。其实,吴同学的心态挺好,至少我觉得他在饭桌上谈及周董的神情,是很自然的。其实,吴同学应该珍惜现在的二线地位,有赶超目标的感觉绝对比独占鳌头的心情好。除非,周杰伦就不想再做超越。其实,吴同学应该吸取王力宏的教训,看他衰败得多惨啊~~
偶老爸说过,成功之后第一个要感谢的人,不是父母,不是朋友,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的敌人。偶老爸还说过,前挂可乐瓶后背汉堡包的人,是永远跑不快的。太顺的人不见得会一直幸福下去。★希望,销量的差距不要影响吴同学创作的底气。希望,人气的差距可以成为吴同学进步的动力。或许,他永远砸不着200万的冰块,但是只要自己摆正心态,就不会有失败的滋味出现。
扯了这么多,忽然想起可爱的周笔畅同学,想起她赌气爽约新城庆功宴的传言。养尊处优长这么大,突然要接受自己不及李宇春的事实,心里不舒服是应该的。毕竟春春的唱功没有自己好,春春的家境没有自己好。可是,你不能看不惯她受欢迎的样子啊。有玉米喜欢春春,正如有那么多笔亲喜欢你,干嘛这么在意眼前,干嘛非要把胜负分得那么清楚呢?我不明白笔畅拒绝一切媒体采访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想激怒天娱早点解约,还是真的被李宇春的阵势弄得一蹶不振了。现在就耍性子,看来笔畅或许真的不适合起起伏伏家常便饭的娱乐圈。或许,她长大就明白了。(这么说,好象我有多老一样,呵呵~~~)
我不是笔亲,只是对大大小小的星星们的境遇,有所感慨罢了。娱乐圈只是把社会的冷暖艺术地放大了。凭我的实力,撑死了只能得罪几个人,但是明星一句错话可以引来一堆人,一大堆的人的口水。一个干部退休了,不过是失去了单位里几个或者几十个爱送礼的下属,但是一个艺人没人气了,那就真的凉了,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凉透了。有时候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些过气很久的艺人,拼命在记者面前晃悠的时候,就很不舒服,很不好意思。心里嘀咕着:我是想采您说两句,我是想让摄影拍一拍您,可是,sorry,报社版面紧,浪费了您一筐感情,到最后害我的稿子滞销,如此两败俱伤的事情,我索性就吆喝您过来谈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