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见

(2012-12-17 00:11:08)
标签:

杂谈

我看见

读柴静的《看见》,勾起一些回忆,里面写的一些事我也经历过,与她相比真的平淡如水,但也想写一下。
一下就好。


非典

非典发生前听过流言,说病根是从禽鸟身上来的。知道这消息正是公司股东小聚餐,吃鸡煲。四个人看着锅里的肉,谁也没犹豫。粤语有句话叫“打死罢就”,有种一了百了的痛快感,我们一边念叨“真要发生了就吃不着鸡了”一边讨论公司未来发展。过了两天,有可靠小道消息说医院里死了人,是家乐福的员工。医院和超市都与公司所在的小区只隔道砖墙。学校停课,商店里的醋卖到一百元一瓶,说是可以消毒。家乐福关了一天,第二天早上买菜的老头老太太在店门口形成合围,逼它开门。我们开会商量要不要停工,没一个愿意,只在公司章程里加了一条,每周四下午不上班,全体去篮球场锻炼。

晚上回家,老爸给我一瓶陈醋,表功说老爸只花了四十块就弄来了!我妈倒是一贯的冷静,说该是你的逃不掉,好好吃饭多喝水,早点回家休息就是。我答应完照样熬夜写大纲。

小道消息越来越多,报纸上说医院里有三十五位感染病人,都在治疗,医院里的人说有一百多,死了十来个。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家长是医院领导,帮我们搞来十副口罩,公司一人一只,感觉象送了金子来。口罩我放在抽屉里,直到05年公司结业时才发现。

也不是不害怕,那瓶陈醋第二天就拿到公司用电饭锅蒸了,大伙儿围好吸满一肚子醋气。点饭不再叫口水鸡,尽量吃得清淡,水也喝得多,排队上厕所。

非典并未夺去我认识的任何人,北京广州的友人也无事,我甚至在早期时段发着低烧去了趟香港,过关时空调吹得额头冰凉,没被发现。非典只是扼杀了公司的发展。那年一月在北京书展上签下的十六本书,到了三月初全都作废。更糟的是,我们的投资人是做食品生意的,刚贷了一个亿买地盖工厂,非典一来,他在半年内就破产了。他告诉我们不好意思,还有65%的投资不能到位,兄长我就陪你们走到这儿了。我心里一直感激他,当时我还想着他会找我们把前期投资的几十万要回去填数呢!那年好歹动用关系拿到六本书的活,基本没钱,只为员工有事做。后期投资是几个股东抵押房产借钱凑的。也许正是事业上的焦头烂额让我无心体会疫情的恐怖。

过了几年,07年,当时欧洲爆发流感,忘记是猪还是鸡。我在法国签售,因为吃了过多芝士鹅肝引起上火,到北京那晚就发烧。我住表哥家,他丈母娘见我发烧,一定要我去看急诊。表哥不愿意,说太麻烦,我知道他是怕我被关去隔离室。不过我觉得明白病因,无所,就抱着还我清白的心态主动要求去。凌晨一点,在急诊室里,大家一听我是看“发热”,还是从欧洲回来,全都自动让开,有的还直接跑出走廊。医生验血听诊后说应该没事,但还是要打电话请示一下。我看她拨电话,脑子里开始编故事——我被强行带去隔离病房,穿太空服的医护人员进来给我打吊针,有军人在门口把守,一个美丽的护士其实是我多年的读者……我还没想到结局,她电话已经打完。

你可以走了。她说。好好休息。

我明显感到走廊外,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悄悄恢复了正常呼吸。


地震

2008年我住在绵阳,5月,劳动节假期后我和女友跑去香港玩,在时代广场的叶一堂里看书,一个陌生号码打来,是她姐姐,声音焦急得很,说女友电话打不通(她的号码没有漫游,这次出游也是临时起意没通知亲友)。我让她接电话,完了她告诉我绵阳地震了!我们给绵阳的朋友打电话,全都无法接通。在地铁里看到新闻,死伤惨重。电话一直打到夜里12点多才通,朋友说在体育馆里呆着,没事,都挺好。

那晚吃宵夜的时候,我有了一丝做为幸存者的愧疚感,不过我没问她怎么想。

救灾的那几个月我留在深圳,她跑去灾区,我们在大理汇合,也认识了几个救助结束的志愿者。其中一个男孩从来不多话,只是喝酒,每天喝醉了自己走夜路回旅馆。我从未细问过他或女友在灾区见过什么。

再回绵阳已经是八月底,之前租的小区在半山腰,我怕再遇见余震,换去了城区的农民房。刚建好,标着通过检测的牌子。住进去后也遇见过余震,桌子晃着,我们坐在那里也不动,等它过去。

后来,有天,和几个广告公司的朋友聚餐。这伙人是我见过最逍遥的公司员工,不是组织烧烤就是打牌,开会到一半全体出去晒太阳。那天酒过三巡,一属于微胖界美女的姐们给我看她手机,照片上的女孩子很美,也觉得眼熟。我仔细看了看,说呀,这不是你嘛?!她说地震后疯狂喝酒,猛吃猛喝,一个月就胖了二十多斤。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收入不高的这帮人天天张罗火锅麻将,不光是秉承四川人好耍的天性,同时也在对抗震后创伤。

可惜呀,再也瘦不回去了。她感慨着,然后哈哈一乐,又开一瓶啤酒。


恶人们

虐猫女和药家鑫,都是当初我在网上强烈斥责的人,特别是药,我记得转过好几次帖子,一定要判他死刑,因为他连扎那么多刀,因为他觉得人家会找他麻烦就杀人。可事实上我从头至尾根本没有认真了解过这两则新闻的来龙去脉。我只是看140字(有的还不够140字)的微薄为证据。但读柴静的文章,我却得到与印象相左的信息。我承认在刚读的时候有抵触情绪,心说看你怎么为他们辩护。但读着读着,涌出来的……除了不齿外,也有同情,无奈和可怜——人生可怕的地方在于没有后悔药吃。

因为这两篇文章,我把之前完成的一个剧本重新拿出来修改,我发现在自己的故事里,恶人作恶,好人除奸,一板一眼实在是戏,不是生活。

合上书我想起另一桩案子,“我爸是李刚”。事情发生后没多久我去保定找朋友,她有同学与那孩子同班,有人说当时他下车跟保安说“我爸是李刚”,其实是类似拉熟人关系希望从轻处理,后来被传说成“叫嚣”和“仗势欺人”。我不知这说法是真是假。这些例子现在是故事,我希望它们变成寓言。

希望能。

ps:最后吐槽一下,整本书我最不满意的是封面设计,与别的名人散文集无异,一张大照片,了无新意。读完翻版权页,设计者居然是陆智昌!再回看封面,好吧,竖排的书名总算有一点他的影子,但也就那一点。这是他第一次让我失望,希望也是唯一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末日
后一篇:小奢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