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件需要躲起来的事

标签:
生活的片断小日子杂谈 |
菲辑克的小广场,第二天傍晚,我们在这里躲雨,风大得很,冷,于是跳来跳去蒸发脂肪。
市区有不少面包坊,都想去,又都没去,遗憾了。
……
关于法国旅行,已经没多少情绪连载,还好图片够多,有一下没一下地提着,当点缀。
这个城市很古老,到处都是超过三百年的房子,也不怎么装修,由得它老化,变出韵味。阳光好的时候感觉到了热带,下雨就立刻忧郁诗意,人不多,可以拥有邻居和发小。它也是处在法国南部,却不似普罗旺斯那么“旅游化”,保持淳朴。
有机会的话,还想再去。
转眼就要到年底了,今年过得太快,似乎什么也没做,出了次国,去了趟北方,然后就得预备迎接明年了。墙上的计划表对我就是最大的讽刺——当然,我也可以说没怎么偷懒,该写的也写了,该争取的也争取……但就是没出什么成绩。
寄望明年成了唯一出路。
晚上去KFC看书,二楼灯光足,人也少,幸运的话隔壁商场摊位还会放不错的音乐助兴。
带了两本杂志,每篇文章都仔细咀嚼。书里提到的一些地方曾经去过,不由生些豪气,觉得先人一步发现宝藏。
有篇文章讲一个在西藏画鸟的僧人,文中的关于鸟类的小故事看得荡气回肠。西藏这类周遍地区总会蕴藏简单却深刻的东西,城市里可能太消费了,什么都得更新换代,不然就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可能没人想过。怎么说呢?对我,怎么也不需要3G手机或带指南针的球鞋。
突然就想起昨天看的《我为喜剧狂》第三季,里面一个小情节,为了挽救公司,老总带着工程师和编剧一起想法怎么改进微波炉,一会说更大,一会说更简陋,好更新淘汰,再说加上几个门,带轮子……
结果他们没设计出新型的微波炉,却设计出一辆汽车。
我尽可能地想把文章转去“阅读需要躲起来”这一说法上去,可又越来越远……
本意上也许我是想说,现在读书已经做不到“处闹市而不受扰”的境界了,而且交流也不够广阔。现在身边读书的朋友都在网上,血肉之躯则全为生计打拼,有空不如多睡多吃。
但话说回来,也在于我自己活得不够立体。
那天晚上又给小巴黎念故事,同一本绘本,换语言种类,换语气,都试过。于是自己开始添油加醋,开始讲得倒是兴奋,往后却接不上——拿成人的眼光去分析孩子,结果就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