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突然丧失了出门带相机的意识,走出去就只是观察,没纪录——这是国庆期间唯一记下的痕迹。
工作是假期中的主角,设定的风格繁琐,每张图都出现五、六十人,一个个画完,线条简单反而更慢,下一笔想半天。
还好这套稿子数量不多,不然就完蛋了。
稿纸用完,打格子,发神经似的抽了一沓出来,画完数,正好三十张!
这叫下手如有神。
这是一个雕塑公园,从未在这块草地上留连过,有带朋友来逛,匆匆浏览。
学美术的朋友看了很失望:“怎么!原件就这么一点点大?!”
我笑,是啊,是啊,学术杂志上看不出比例,就象我去罗浮宫第一次看到那些油画一样,只是效果相反,惊讶于原作的巨大。
厚玻璃做的地板,下面是草地,悬空半米。
0,1。
数字世界的所有元素。
上大学的时候学过建筑材料,一群人钻去建材市场,谎称要装修或公司做工程,索要小块的建材回来做作业。曾考察过玻璃店,知道五厘米厚的玻璃就可以站人。
后来在作业里拼命加纯玻璃制的地板,就为了悬空的形式感,被老师笑骂说这设计在深圳行不通——全年都是夏天,穿裙子的女孩怎么上楼啊?
恩……
老师,有些东西不用说出来吧?
我们把一件事物符号化,就变为私有。
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只硕大的蝴蝶低飞,慌忙开机器追踪它。镜头跟不上,连拍几张都是模糊。
它是自由的。
而这红色是马路。
我最喜欢的颜色。
来这广场也差不多十次了,头回在白天看到喷泉,没有冲进去,远远看着。
有几对男女在喷泉前举着单反拍照,等好久才抓到空镜头。
喜欢有水的地方。
溢。
远处的红点是仍在拍特写的情侣。
抽象化的自然。
这里,广场刚开幕的时候放满了洗衣盆,帐幕上也挂满牛仔裤,是组雕塑,名字忘记,还有香港电视剧来这里取景。
我的第一个电视访问也在这里拍摄,大学刚毕业,全公司7个人排一排走过来,摄影的张哥后来成了好朋友,现在听说也结婚了。还记得某年暑天去电视台找他游泳,俩人在泳池里泡着,感慨实现理想是多么难。
这话题,五十年都变不了。
那些白柱子有数十支,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顶端却都一样高。
美好的愿望,人人皆有。
临近傍晚,等屈总过来,坐在地板上吹风,给小巴黎发信息。
“宝贝,等你过来,带你来这里吹风,看书,聊天,喝咖啡,晒太阳。”
她手机没电,知道她收到却没有回音,有种把她丢了的感觉。
恋爱中的人都过分敏感,迟钝如犀牛也不能免俗呢。
和屈总在星巴里坐着等曹和八脚,这是家新开张的星巴,地处偏僻,没什么人来,显得清静。装修是少有的家庭式的感觉,分出一个个小房间来。天气凉快得让人忍不住坐出来,忽略掉里面响着的爵士乐。
这天我忘记带钱,约八脚过来吃饭,再给他第二个电话。
“喂,我忘记带钱了,你们过来得买单!”
“我靠,我就说我回国几个月了,你第一次叫我来吃饭,以为有人请客呢,结果……”
“不好意思啦,我真忘带了!买完咖啡现在就剩几块钱。”
“恩,其实也不错了,总好过你吃完了再电话我。”
我们一起在电话两端大笑起来。
时间还早,四个人坐在室内继续聊天。
因为屈总新学了几句韩语,我们晚上去吃韩国菜,临走的时候八脚开始活学活用。
“巴西丝达友!”(据说是好吃的意思)
韩国老太太特别开心地回礼。
“你说屈总教我们的是不是真的韩语啊?”等车的时候我们三个闲话。
“应该是吧,你看老太太不是特开心的回礼了吗?”
“说不定是装修很漂亮或者你赚钱了吧之类的呢?”
……
屈总是君子,我们是小人:)
最后在烧烤店里结束的聚会。店里买这种小瓶装的可乐,因为和老板熟,一直叫嚣着要拿个瓶子走,每次都忘记,这次没有了,直接握着瓶子出门。
以前有收集瓶子的岁月,可乐产品为首,事隔多年,再添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