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雨中的香港旺角,午后。
没有把镜头对准熙攘的人群,选择阴沉天空,还有整齐的楼宇线条。
大都市里的安静,有时需要创造,自个儿封结界。
当时的心情其实阳光灿烂,正踌躇应否去电影院里看《辛普森一家》,这片子的电视版本打小一点点从电视上获得,开始只当胡闹的下饭节目,后来慢慢迷上,却从不购买DVD打包——有些记忆就零乱着才有价值,全都补齐反而没意思。
后来电影没有看,在无印里买文具,转车去又一城给巴黎挑礼物。
我的镜头弄脏了。
拍下的每张照片都印着我的指头印子,怎么努力PS也去不掉。
结果紫色的牵牛花变成黑色。
当时气温不超过20度,凉快的郊区,巴黎去办事,我等她,离我不远还有收稻杆的农妇。本想拍,气氛安然,放弃,只是远远望过去,看她们劳作。
美感是需要保护的,即便放弃一些东西。
杂乱的电线和方正的高楼,喜欢这种直白的对比,不用猜测。
一年前的青岛,栈桥附近。
还是老城区的感觉让我舒服,其中沉淀了许多情绪,显得不同,可以激发想像力。
可怜的是那里也躲不过拆建的命运。
一切都要搞得干干净净也叫美丽的城市吗?不见得!
又想起自己家附近,所有的招牌都拆掉,换成统一大小,看上去如同进入积木世界一样的荒谬,劳民伤财,难看。
跟某记者朋友聊起来,说你看人家香港,公司搬迁,招牌照旧留下,远看就是人工丛林,多少老外拜倒在那种美感下!
她笑,说我当然明白,可上次我陪领导过去,人家就指着招牌森林说怎么香港一大都市还这么落后?我们回去可要好好美化我们自己的城市!
我无语。
很多东西,都需要从观念入手。
前一篇:《冬眠》了一半,还有一半
后一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