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抱着一试的心态去影院买票,还真有半价的《太阳照常升起》,好座位都被抢走,勉强挑了个中间的,最后坐在两对情侣中间,被爆米花熏出食欲来。
我捧着水等电影开场,我的小巴黎跟家人在逛商场。
奇迹般的,在影片开始前居然没有放广告,直接进入主题。看片前约束自己没有看太多影评,看完才发现故事忒短了些,所有的情节在灯光暗下前我就都了如指掌。看片过程笑声不断,一些很明显的性暗示让在场的小孩提出问题,大人们的世界却沉默以对。
色彩真的真的是太漂亮了。
一直在心里感叹,这景色都是哪里找的呀?!这光怎么在后期制作里调出来的呢?很多影像上的惊喜,让我觉得值得。
故事呢,实在是太诗意了——是导演自己的诗意。
诗这东西,有时真的只有自己最懂。或者我不是知音人吧,觉得《太阳》散乱了些。没有象《阳光灿烂》或《鬼子来了》中用清晰的故事脉络做牵引,姜文在《太阳》里的激情就没了边。但他也真是有才,很多小细节做得太到位,比如几十人在黑夜里拿着手电追逐流氓,动感,节奏,有动魄感,让我觉得如果他能拍个战争片,一定是特别牛B,比很多国外导演更厉害的。
因为去之前就知道片子里的音乐蛮强,也留神听着,是不错,搭配得刚好,和故事,画面水乳交融。
演员呢,不知为什么,觉得大家演得都很用力。除了孔维还好些,其他人都有点话剧的味道。以前姜文的片子是特自然,我基本不会去留神说对白的语气,这次却不同,每个人都有种拼命要表演出来的感觉,这让我不由得猜测姜导是否遭遇中年危机,喜欢起沉浸到各种回忆和情绪里,舍不得出来。
总体说,《太阳照常升起》还是不错,蛮带劲,蛮性感,充满出乎意料地幽默,特别是黄秋生那句地道的粤语脏话,神来之笔。只是故事性上,姜文这次拍得太隐晦,常常让我错以为在看黑泽明的《梦》或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充满夫子自道和自己玩味的小细节。
这就跟我们看躲在云层后的太阳,明知道其光芒,却不耀眼,还连带着看别的也感觉模糊。
给他80分,可以毕业了。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看他的《鬼子来了》吧,特别沉厚的国民劣根与幽默结合,没有公映真是特别可惜的事。
前一篇:二月
后一篇:《冬眠》了一半,还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