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天,几段文字

(2007-09-15 14:55:17)
标签:

生活记录

第一段
 
那天又在灯下看侯孝贤的电影剧本,朱天文写的,沉静,概括,有时无法连带画面去想像,即便那片子是我看过的。
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他的电影,太多固定镜头——
时间自己喜欢发呆,连累人也跟着打转,象跑圈里的老鼠。
但还是忍不住又把《最好的时光》看多一次,最爱的居然是片名,悲喜交集,拿去做什么题材都百搭。
一个好名字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则需要好的结尾——最怕看故事结尾苍白无力,掩卷叹息自己又被骗着消耗生命。
 
第二段
 
“那天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老崔的歌很久没听了,感谢网络,敲打键盘就寻回往日。
这是我十二年前每天都听的歌。还有罗大佑,李宗盛,窦唯和王非。与歌曲同时存在的还有朋友。有的已经离开我的生命,有的一直在,有的当时不熟悉,现在却成就过命的交情。我们每天厮混在一起,抽烟,喝酒,逃课,讨论文学和电影,出去偷唱片和世界名著,打游戏机,在夜深人静时把收音机开到最大听朋克,站在阳台上往不喜欢的老师身上扔水球,去包房通宵唱K,在空置的房间里玩小学时代的抓人游戏……
蛮好。
那段青春看起来不激烈,不伤感,偶尔小颓废,也没有过分的荒唐事,所有激荡都在心里。
 
第三段
 
那天我躺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广场前,周围都是人,一半坐着,一半躺好,站着的成了异类。仔细看去,很多脖子后面都晒得红透。比起人高马大的成年美女,我更喜欢看那些孩子,金发大眼睛,象放大后的小天使。
远处,巨大的管状通风口下有老人家在卖艺,拉一种类似胡琴的乐器,就那么几个音节,微弱起伏,乍听似锯木,单调,刺耳,无限重复,如人生,所有。
突然间她开始吹奏一种类似苏格兰风笛的乐器,汽笛般轰鸣,琴声仍未来得及消散,与之胶合。广场里的鸽子全都飞起来,匆忙中居然有几只贴着我鼻尖飞过,近得能闻见它身上的法国面包味。
 
 
第四段
那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外面也许下过雨,也许没有。我摇晃着走到沙发那里,陷进一片花海,继续做了会梦。可能我把闹钟定晚了,所以一路上有些着急。车窗外的景色还不算熟悉,慢慢跟昨天或前天的记忆对号入座。书包里鼓囊囊地装着什么呢?现在真的猜不准。是吃的?书和本子?我的无印本子又用没了,带上的或许是那几本稿纸。
我会写什么上去?是剧本?故事?诗?还是对你的思念?
 
想起来,第一次,第二次,我们之间的离别都有笑容。因为那是开心的,微笑着的,有希望的分别。我们都确认自己爱着对方,所以不怕。那么,每次相见呢?第一次在机场,第二次还是在机场,我们特别激动,又故做轻松。你看,再过几十个小时就有第三次,以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
 
写故事的人就是白日梦专家。
 
对即将发生的未来做提前的描写算不算白日梦?
小巴黎,我和你,都有梦见未来片断的能力,是否也由此更确信一些属于命运的安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